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247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81.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482.
本文解读了2022年6月16日发布并于2022年7月1日实施的WB/T 1120—2022《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规范》,阐述了标准主要技术条款和相关要求。本标准的发布实施为规范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483.
分离式三箱梁因其优异的颤振稳定性,且对极端风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超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然而,因为双间隙的存在,分离式三箱梁极易发生涡激振动。桥梁涡激振动的起源与其所受的气动力及其绕流密不可分。为了揭示分离式三箱梁涡激振动的诱因,同时为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某座正在筹建的大跨度桥梁分离式三箱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精密化的风洞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对比了3种断面的表面压力特性,研究三者表面压力分布特征及频率特征。其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曲线腹板型式的箱梁具备“双频”现象,易导致涡振区的增大。其后,为揭示双频现象的诱因,进行了流场可视化烟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近尾流区没有发现剪切层的相互作用以及交替脱落的旋涡,单侧剪切层的分离和再附诱发了分离式三箱梁的气动不稳定性;线性腹板的断面间隙流场更为紊乱,尤其是下游间隙流场。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成桥状态下分离式三箱梁的压力分布特性及绕流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线性腹板的断面相比,曲线型腹板能够有效降低分离式三箱梁在成桥状态下的升阻力系数;剪切层的分离和再附依然是诱发分离式三箱梁气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4.
为加快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与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汽车测试与评价方法。通过数字孪生测试技术,即真实车辆行驶在真实测试场地中,同时与虚拟的测试环境进行有效映射与结合,从而大大丰富智能汽车的测试验证环境、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小测试成本。本文将真实测试车辆和仿真测试工具相结合,搭建起数字孪生自动驾驶测试平台,实现算法的验证测试与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智能汽车数字孪生测试与评价技术的快速应用,对于加快自动驾驶车辆开发和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85.
分辨率和锐度是影响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GB15084(报批稿)和UN R46法规中对CMS的分辨率和锐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均源于ISO16505。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法规中对分辨率和锐度的定义和技术要求,以及利用黑白双曲线图评估CMS的分辨率和斜边测试图卡测试CMS锐度的试验方法。同时,通过搭建试验场景,利用成像亮度计和专业的分析软件,完成了某CMS产品的分辨率和锐度的测试。  相似文献   
486.
来俞  张蕊  郭兆珈 《水运工程》2023,(5):161-166
针对现行规范中危险品码头逃生通道设计标准不明确,已建工程中逃生通道位置设置不尽合理、无法确保紧急情况下实现多人次安全快速逃生等问题,对劲性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在外海水工结构设计中的适应性等要素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劲性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水上逃生通道结构,并应用于码头结构设计中,总结出该结构的特点、重点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水上逃生通道的设置空间和施工水位等问题,并且质量可控、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可将其作为码头水上逃生通道设计的补充和替代方式,使外海码头安全设施设置更完备。  相似文献   
487.
从利用轮胎下沉量表征轮胎承载状态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智能轮胎下沉量实时监测系统,利用单片机处理模块实现对气压、温度、激光测距传感器的集成控制,并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各传感器采集获取的数据传送至上位机显示。经测试,系统工作稳定,满足基本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88.
为增强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针对大跨度铁路桥梁车致振动及地震响应的动力特点,以东平水道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并联混合式减振方案,研究黏滞阻尼器对纵向滑移体系桥梁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分析不同控制体系对列车荷载引起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能显著减小大跨度铁路桥的地震结构位移和内力响应;泄压阀锁定装置对列车制动力和行车荷载的抑振能力优于黏滞阻尼器;当黏滞阻尼器和泄压阀锁定装置协同工作时,在降低二者出力值的同时可实现对列车荷载更好的控制效果,由于传力路径的改变,控制后的墩底剪力和弯矩均有所增大,但锁定装置的增大效应更小。  相似文献   
489.
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译码分析是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可用于列车运行状态监控、车载设备性能评估、驾驶人员技能考核、列车定检维修等领域。以航空、船舶领域的译码中心为参考,主要研究我国交通领域事故调查法规以及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译码中心建设目标、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推进建议,对保障我国列车安全运行、完善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译码中心建设方案及推进建议、实现现役全车型安防数据记录器译码工作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0.
来逢波  张克伟 《公路》2023,(9):243-252
交通建设和人口流动相互促进和制约,两者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交通强国战略的切实保证。引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交通和人口流动两个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公路和铁路的交通优势度分别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单核心的“放射状”结构;山东省的人流网络密度整体较低,高密度区呈现核心阴影效应,联系强度的空间邻近性显著,城市个体的人口流动势能差异较大;交通系统对人口流动系统的带动和约束作用相对更强,根据发展水平组合关系可分为16类,以超前型和同步型为主,根据耦合系协调关系分可为3类,公路、铁路均以良性协调的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