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92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221篇
铁路运输   113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沈峨金 《水运工程》2000,(12):103-106
交通部长江口深水航道科学试验中心长江口大比尺模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长江口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电气控制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设施,系统利用遥测、遥控、计算机等新技术、实现地分散目标的集中控制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发挥工作效率和保证试验质量。对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计算机数据采集和通信、信号调理和一次仪表、性能指标、系统软件、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等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3.
为适应国Ⅲ标准中对摩托车进行排放耐久试验的需要,结合国内车辆和使用实际情况,开发了能够自动操纵摩托车的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仪采用"类驾驶员"一体化结构,着力点、施力方式等可完全按照人的习惯进行设计,执行器的拟人化特点更为突出,执行器与车辆的匹配和配合非常合理,试验人员调整执行器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84.
自动生成舰船浮态调整措施的实时运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舰船使用的实际需要,分析了利用液舱调整浮态的基本原则,研究出一套适用于自动生成浮态调整方案的运算逻辑和限值判断计算方法,解决了实是计算的速度和精度问题,并能得到合理的结果。该方法已应用于实船。  相似文献   
185.
在连接白车身的过程中,电阻点焊是十分关键的一项操作工艺,尽管在焊接时通常会采取多种控制措施,但质量缺陷仍然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焊接参数不合格及设备缺陷所引起的,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焊接缺陷的类型、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处理,把握好焊接工艺及温度,文章就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6.
好氧颗粒污泥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为建立更加集约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提供契机。总结归纳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维持方法,确定了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应用边界条件,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提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在我国进行工程化应用需重点考虑的技术难点,可为该项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7.
188.
文章通过对某越野车型转向油泵爆裂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验证,为各类变型车及新车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9.
沈印 《水运工程》2015,(9):84-89
游艇码头在国内是一种较新的结构形式,为便于上下游艇,游艇码头为浮动式结构,定位桩是应用较多的一种锚固形式。由于全直桩情况下水平荷载引起的位移较大,浮码头自身质量又较小,在受到简谐波浪荷载或船舶靠泊撞击的冲击荷载时,易引起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从而增加了定位桩的内力、降低了结构安全性。在强迫动力响应理论基础上,结合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定位桩式游艇码头在波浪荷载及靠泊撞击力下的动力响应,并推导出适合游艇码头结构段使用的简化计算方法,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0.
为了有效阻挡小车下钻到大车尾部,设计了一款由支撑横杆、主副支架、阻挡梁构成的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通过主副支架在支撑横杆上的缠绕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主副支架均斜向后安装,提供一定的纵向支撑力,增加装置整体强度,同时也增加了碰撞接触时间和可变形距离,形成更有效的缓冲。主副支架为最主要强度部件,在LS-DYNA中对其独立加载分析,确定抗变形能力最强的结构形式。在进行的壁障碰撞仿真中,壁障最大减加速度为20 g(g为重力加速度,下同),回弹最大速度为0.9 m·s-1,最大纵向位移为369 mm,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GB 11567.2-2001[1]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