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42篇
综合类   71篇
水路运输   57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王凯 《世界海运》2010,33(10):31-33
通航基础条件差和流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造成近代淮河内河航运衰落的主要因素。在国家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以及淮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海通道更加便捷、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淮河内河航运优势加速凸显,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12.
加速度计测量误差决定了惯导系统中位置、姿态、速度等导航信息精度。针对环境温度变化对加速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了工作温度与测量误差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 RVM)的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能够实现温补模型参数的准确与快速解算。结果表明,补偿后的加速度计在10℃~5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误差减小了50%以上,提高了其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3.
为提高桥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介绍桥梁混凝土结构的概念与构成,了解提升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结合我国道路桥梁的实际建设情况,针对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延长桥梁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4.
船舶能耗智能预测是实现船舶能效智能评估与优化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促进了船舶能耗预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为分析不同基于机器学习的船舶能耗预测算法的预测精度与效果,进行了不同预测算法的实例验证分析。结合船舶油耗及其影响因素实船采集数据,通过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船舶能耗进行预测分析,验证了各算法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选择合适的船舶能耗预测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为促进航海模拟器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高沉浸感以及可交互性的特点构建虚拟现实航海模拟器,重点研究其人机交互问题。以HTC Vive、Leap Motion为硬件载体,通过Unity构建虚拟船舶操纵场景;采用层次包围盒树技术和立体模型堆积算法对虚拟驾驶台控件进行高效的碰撞检测;根据实际船舶操纵特点建立虚拟手操纵方法,并引入反向运动学算法对操纵过程中的虚拟手姿进行实时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碰撞检测算法运行帧率提高了23.1%,经反向运动学算法优化后手姿稳定性提高了50.8%,实现了高沉浸感与高真实感的船舶操纵,解决了传统虚拟现实仿真中人机交互真实感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6.
文章以乌兰木伦河三号桥测量机器人的使用为例,介绍了钢结构桥梁施工中温度及变形监控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点选点、临时墩制作、测量机器人使用、周期测量、变形数据分析等,并通过测量机器人的使用,重点对钢结构温度及变形进行监测,为施工现场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17.
王凯 《铁道建筑》2022,(10):151-155
铁路工程实景三维信息重建是为智慧化铁路建设而进行三维基础场景构建的新型技术手段,传统方法采用人工建模方式作业存在建模效率、精细化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无人机航线规划改进方法,采用安全缓冲区数据采集思路,具有作业风险低、建模精度高、数据冗余低的优势。在朝凌(朝阳—凌海)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此算法与传统井字形算法同步开展数据采集、三维重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数据量比传统算法减少21%,观测角度为传统观测的3.6倍,重建时间缩短21%,模型的精细化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沂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1951~2012年雨量资料分析降雨量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发现该地区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可能加剧,对该地区防汛抗旱是一个极大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区汛期、非汛期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利用Morlet小波变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汛期、非汛期降雨量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循环交替规律。总体来说是小时间尺度上周期震荡剧烈,表现的没有明显规律,随着尺度的增大,周期震荡趋于平缓并逐渐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9.
北京地铁12号线安贞桥站侧穿安贞西桥和安贞东桥,受桥梁基础位置的制约,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暗挖分离结构形式。邻近桥梁的下部结构形式为斜腿刚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对差异沉降极为敏感且抵抗变形能力较差。基于车站与邻近桥梁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桥梁结构特点,首先确定邻近桥梁基础的风险等级和变形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从车站主体结构建造方案、洞内超前注浆加固地层以及在地面设置隔离桩等角度探讨对邻近桥梁的保护措施,最后给出桥梁变形超过变形控制标准情况下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黏滑断层带极易发生错断,其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一直是业内研究的关键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黏滑错动模型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隧道穿越断裂黏滑带黏滑错动条件下结构应变、主应力响应特性,探求穿越断裂黏滑带隧道合理抗错断设防长度。研究结论:(1)衬砌主应力最大峰值均出现在断裂黏滑带两侧一定范围内,当远离黏滑断裂带衬砌结构主应力趋于稳定,黏滑错动影响范围在隧道纵向具有显著区域性特征;(2)断裂黏滑错动对活动盘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固定盘;(3)影响范围内活动盘侧以拉应力破损为主,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约为(6~7) D;(4)固定盘侧以压应力破损为主,合理的抗错断设防长度(含断层带)约为(4~5) D,且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加,固定盘侧影响范围逐渐向断层区域内平移;(5)减错缝的设置可将衬砌结构主应力降至安全范围内,实际工程建议根据衬砌模板台车长度将减错缝与施工缝设置在同一断面;(6)本研究成果可为黏滑错动地质地段隧道抗错断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