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6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计算某打桩船的桩架在各种载荷工况下的强度以及可能的加固方案,依据相应的船检规范,根据桩架设计图中给出的结构参数,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整个桩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由桩架运行工况条件,计算得出桩架各部位的应力分布以及最大应力发生的部位,并对需要加强的部位进行了加固方案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桩架结构包括支柱、顶架平台、支座等进行了强度校核验算,并对桩架的运行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以某舰船模型为对象,利用双通道频谱分析仪,采用宽频带的快速正弦扫描激励方法,对上述船模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同时利用模态分析软件的参数识别功能,结合三维数据转换程序,识别出该船模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以及阻尼参数,并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给出相应的结果。通过试验研究与振动特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模态试验确定该舰船模型的水下声辐射效率,从而对舰船的水下噪声预报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3.
以PA6STC船用柴油机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开发为目标,构造专家系统知识库。诊断型知识采用了框架结合产生式规则的表示方法,利用SQL Serv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相关的数据库设计,使知识库和推理机相对独立,利用C++ Builder开发友好操作界面,实现正向不精确推理。  相似文献   
54.
55.
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对水下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影响声辐射效率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水下声强测试分析方法;对某水下结构,依据声辐射规律,利用互易方法估计了该结构的振动状况.  相似文献   
56.
以船舶辅机的梁式隔振结构为对象,运用模态分析方法和自适应算法,推导并分析了梁式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单片机技术在梁模型上实现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船舶浮筏系统的振动及抗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刚体与弹性体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某船舶浮筏系统的振动及抗冲击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多刚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浮筏系统振动及冲击响应计算的数学模型.利用在基础受到多向加速度冲击作用下的浮筏系统响应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对于不同波形多向加速度冲击的响应特性.并且采用有限元技术,分析了筏体的振动模态对浮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针对水下爆炸时船舶结构遭受的冲击响应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提出将Hilbert-Huang变换用于船舶结构冲击响应信号处理.Hilbert-Huang变换是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Hilbert谱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用EMD分解把时间序列信号分解成不同特征时间尺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MF),然后对IMF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从本质上分析船舶结构冲击响应信号的组成成分及特点.与FFT变换和小波变换相比,Hilbert-Huang变换体现出自适应性和先进性,可以有效提取船舶冲击响应信号的时频特征,揭示船舶结构自身的动态特性对冲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建立水下航行结构动力装置的振动模型是水下航行结构产航噪声预报的关键。以某水下航行结构模型为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动力装置与壳体的振动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各阶模态参数。并且应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下航行结构的发动机振动的传递,探讨了从结构和材料的角度减少动力装置振动噪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船舶辅机的隔振设计及船体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船舶的振动与噪声,对某船用空压机组进行了浮筏隔振装置的设计,其中包括隔振参数的确定以及筏体结构的设计等。通过建立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振动模态、振动传递率以及对于冲击的响应。为了揭示实船隔振系统的规律,将空压机组浮筏装置的有限元模型拓展到全船,分析了隔振装置装船后的耦合振动模态,讨论了船舶结构的振动对浮筏系统隔振效果以及冲击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