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水路运输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探索无人区,需要勇气与担当,更需要底气。在2019年底举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展期间,中国船级社(CCS)正式对外发布了最新版《智能船舶规范》2020,再一次引发业界高度关注。近年来,智能船发展速度超出人们预期,有关智能的研究也已早早迈入无人区。  相似文献   
42.
船级社是海上安全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来自于其传统属性,研究和颁布规范,在船舶设计、船舶制造和船舶营运的全生命周期期间开展持续性的检验,为政府主管机关、造船业、制造配套业、航运业、保险业和融资机构等相关方提供专业、独立、公正的技术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船舶检验也从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模式,转型到基于风险分析与管理。  相似文献   
43.
正近年来,我国海事行政案件呈多发趋势,传统类型海事案件所涉水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加之涉海案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海事司法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际著名律师行礼德齐伯礼律师行合伙人李连君先生,请他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4.
<正>近日,全球第12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新加坡太平洋国际航运公司(PIL)决定正式加入世界航运理事会(WSC)。WSC是一家成员涵盖全球90%以上集装箱海运量的班轮公司的协会组织,成员包括马士基(Maersk)、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赫伯罗特(Hapag-Lloyd)等知名集装箱航运企业。它关注海上安全、建立全球航运业环境标准等航运事务,活跃在国际海事舞台上,为推动集装箱航运安全、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正>2022年6月23日,由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的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打造国际海事的“最强大脑”。那么,研究院未来的具体发展路线是什么?研究重点将聚焦哪些方面?计划如何有效推进产学研的融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46.
王思佳 《中国船检》2022,(11):44-47
<正>近日,全球海事脱碳中心(The GlobalCentreforMaritime Decarbonisation,GCMD)联合能源业及航运业的合作伙伴发起了全球首个实船演示点到点船用碳捕集项目REMARCCABLE,旨在利用专业技术与工程知识对船用碳捕集、储存和卸载技术进行评估,以助力航运业评估船用碳捕集技术部署的机遇与挑战。这已是这个刚满周岁的中心近半年来的第二个大动作了。那么,大动作频频的底气从何而来?接下来还将会有何计划?本刊记者采访了全球海事脱碳中心(GCMD)首席执行官卢月玲(Lynn Loo)教授。  相似文献   
47.
王思佳 《中国船检》2022,(11):39-43
<正>近日,荷兰船舶设计与工程公司C-Job Naval Architects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核能在未来可用作商船动力。C-Job这一创新研究成果让正在为行业绿色转型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航运业眼前一亮。众所周知,助力行业绿色转型需要创新,而不走寻常路的创新基因早已深入C-Job血液,那么,C-Job的创新基因将为行业带来哪些惊喜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C-Job NavalArchitect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ob Volwater。  相似文献   
48.
韩国很早便灵敏地感知到了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率先开启了智能船舶领域的研究,并被韩国造船业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手段. 船舶智能化脉络 韩国是全球最早启动智能船舶研究的国家.2009年,现代重工集团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合作研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船舶建造过程中,推出并实施了"智能船舶1.0"计划...  相似文献   
49.
近日,新加坡船东X-Press Feeders正式敲定了自己的绿色选择,订购了 16艘甲醇集装箱船.预计从2023年开始交付.为了实现航运业的减排目标,航运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船队更新,而这批订单进一步彰显了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日益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在这场战役中,青岛与青海,尽管相距千山与万水,却通过双方合力绘就了一幅峻伟的技术帮扶画卷,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