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57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程武  田红旗  陈立 《交通科技》2007,(5):106-109
采取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丹江口水利枢纽蓄水运用以后下游径流调节河段河床冲淤变化规律与特点、影响枢纽下游河流再造床特征因子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
出口伊朗车吸能车体设计及撞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出口伊朗客车的结构特点,进行吸能结构设计,解决了吸能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利用ANSYS/LS-DYNA3D软件进行撞击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3.
有限元三维实体单元与壳单元的组合建模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板单元与实体单元之间的连接由于本身自由度的不同使转动自由度不连续,这个问题是有限元计算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复合单元来实现板单元与实体单元之间的过渡,复合单元可以看成是板单元与实体单元的组合,其刚度矩阵可以看成是板单元刚度矩阵与实体单元刚度矩阵的叠加,即复合单元具有三个方向的位移自由度和三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通过对全实体有限元模型和具有复合单元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证明,采用复合单元来实现板单元与实体单元之间的过渡,其计算结果与全实体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小,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34.
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列车外形对列车气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以往常采用长度法定义的长细比(长度长细比)来评估不同头部外形气动性能,这种方法在车身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致使长度相同外形不同的流线型车头具有相同的长细比而无法进行比较。针对这一情况,对不同外形系列的流线型列车开展了风洞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组新的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参数-整体长细比和宽细比。整体长细比考虑了车头流线型部分水平面投影形状(水平长细比)和纵向对称面投影形状(纵向长细比)对空气阻力的影响,宽细比则综合了长度长细比和车头流线型部分水平面投影形状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组评估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出端车流线型外形对列车气动阻力和交会空气压力波幅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实车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了列车交会压力波与相结速度、绝对速度、速度比、线间距、列车外形(断面形状、流线型头部长细比、头部纵剖面最大轮廓线和俯视图最大轮廓线)以及列车编组方式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已在我国流线型车体设计上正式采用,并为合理确定线间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分析水塔供水的不利因素及变频供水技术的优点,认为变频供水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先进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大量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8.
设计了耐冲击吸能车体,其前端司机室控制台前端和尾端为塑性大变形区域,中间载客区为弹性小变形区域。建立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同样工况下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显示等效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变形过程相似,力—位移曲线也基本相同。在简化的轻轨车模型基础上,模拟6辆编组的轻轨列车以25km.h-1速度撞击一列静止的轻轨列车,得到各辆车的动力学响应。计算结果显示,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了多体耦合撞击,每辆车都产生了塑性变形,其中头车前端塑性变形较大。  相似文献   
39.
270 km*h-1高速列车气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分析即将投入运营的我国270km·h-1高速列车气动力性能,研究各种外形对其的空气阻力、升力和横向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气动阻力方面单拱头形稍优于双拱头形;车体底部采用底罩结构其阻力、升力绝对值远小于采用裙板结构;在气动横向力方面,双拱头形稍微优于单拱头形,双拱头形列车横向力作用位置低于单拱头形列车,其横向稳定性较好。根据研究结果,确定出与列车运行速度相匹配满足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的列车外形。  相似文献   
40.
耐冲击吸能车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借鉴两个美国标准提出了列车端部吸能区和中部载人区的评价指标,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25型车体与刚性墙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表明, 耐冲击车体在吸收规定的5MJ的塑性变形能的情况下, 仅车体的端部发生了塑性变形, 车体的中间部位仅发生弹性小变形; 塑性变形位移量较改进前有较大提高, 且撞击力明显减小, 加速度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