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90篇
综合类   137篇
水路运输   99篇
铁路运输   124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应用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弱滚动接触理论,将运动于直线轨道上的单轮对蠕滑率/力关系,建立在TPLR(非赫兹轮轨蠕滑力数表)中,分析了不同正压力所对应的蠕骨力值以及用表中的数值修正的蠕滑力值的精度。简单介绍了该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2.
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地分析了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着重对独立车轮和传统轮对的磨耗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能以15km/h的速度通过半径为50m的曲线;且与传统轮对相比磨耗水平较低,适合在城市轻轨低地板车中采用。  相似文献   
453.
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钢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计算模型,分析钢轨材料屈服强度对钢轨残余应力和应变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钢轨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通过在钢轨表面反复施加移动赫兹法向压力和切向力模拟车轮的反复滚动作用.结果表明: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和剪应变均发生在钢轨接触表面,此处易萌生裂纹;钢轨接触表面附近材料塑性变形流线趋势与现场观测到的裂纹方向一致;钢轨材料屈服强度越高,材料的累积塑性变形越小,钢轨的最大残余应力越接近于表面.  相似文献   
454.
基于神经网络的斜拉索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模型桥为背景,探讨了斜拉索损伤定位以及损伤程度确定的方法.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采用RBF网络,模拟了斜拉索的损伤情况.以不同损伤程度下自振频率和局部模态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测试输入样本,由神经网络的输出来指示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并与BP神经网络的识别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55.
加大车辆轴重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方法,但这势必会引起轮轨接触应力的增加。本文从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加大车轮直径对改善轮轨接触应力的关系,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将货车车轮直径由840mm加大至915mm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56.
陆松  马玉坤 《铁道货运》2007,(11):30-31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计算磁悬浮预应力混凝土梁专用承载支架在运输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为分析其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7.
458.
介绍目前我国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板桁结合连续梁桥的架设技术。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了新的施工方法,补充和发展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59.
几种道岔病害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岔区内病害形式多种多样。利用车辆-道岔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1],以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固定式辙叉不同磨耗以及间隔铁失效为例,本文模拟计算了它们对轮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将使得尖轨横向和重向振动加剧,而固定式辙叉达到严重磨耗以后,系统将产生激烈的轮轨冲击振动。  相似文献   
4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