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242篇
综合类   180篇
水路运输   124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伴随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汽车走向市场,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即汽车OTA升级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相比传统通过召回车辆修复系统缺陷的方式,OTA升级技术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如何系统、流程化将OTA升级技术实施到产品上且合规化运行,给车企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汽车软件升级相关标准要求,重点阐述了汽车软件升级体系构建策略,探索汽车软件升级体系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682.
为达到道岔转辙机表示缺口间隙自动检测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转辙机表示缺口检测模块设计方案。该方案可对转辙机锁闭柱及锁闭杆的缺口图像进行自动裁剪、中值滤波及边缘检测,并通过边缘计算得出锁闭柱落入锁闭杆缺口后的间隙大小。给出了总体原理框图及主要检测算法,并选用OV5640摄像头和基于XC7A35T核心采集处理分机,实现对ZYJ7型转辙机表示缺口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块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完全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83.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线验收、运营检测、科学试验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梳理1C的发展历程,指出其现阶段在安全预警和设备质量评价方面的不足。分析1C的技术特点及其在6C系统中的功能定位,指出应从精准诊断和发挥周期检测优势上提升检测服务能力。系统梳理了1C检测当前存在的技术制约,提出构建一体化量值保障体系、深耕弓网动态运行机理研究、持续推进智能分析研究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提升1C检测服务接触网运行维修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4.
远程喷气燃料补给系统(下称补给系统)主要用于在机场、公路、飞机跑道等条件下为飞机提供喷气燃料的接收、输转、储存、加注等;补给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整体自装卸车、托盘、储存输转模块、喷气燃料加注模块、过滤计量模块、管路附件模块、伪装防护模块等组成,展开组装后可以为飞机进行远程油料补给。基于此,围绕远程油料补给系统的组成、模块化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系统组装后的匹配性、水击压力等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85.
王开云 《路基工程》2023,(3):132-137
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求高,如何合理选择斜底深厚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措施是设计的关键。结合西南地区高速铁路某车站中斜底软弱地基处理实例,采用桩筏结构、桩网结构,配套反压护道、桩顶系梁等综合措施,解决斜底软土地基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686.
为了研究重载机车轮轨接触损伤问题,建立重载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轮多边形与多种轨面摩擦条件下的机车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车轮踏面疲劳损伤预测模型,研究制动工况和轮轨接触表面变摩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轮表面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严重的车轮多边形磨耗不仅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也会增大轮轨接触界面磨耗损伤;在干燥接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会加剧车轮踏面疲劳损伤,车轮多边形导致机车第1位轮对和第4位轮对的损伤指数波动范围较正常车轮损伤指数的波动范围增大19.59%和39.43%;在低黏着接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会加剧车轮磨耗,车轮多边形导致轮轨蠕滑力波动增大5.85倍,使得机车第1位轮对和第4位轮对的磨耗数波动范围增大6.44倍和6.22倍.  相似文献   
687.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会削弱轮对导向能力,致使脱轨系数增大,尤其当外侧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时影响更大;通过润滑适当减小内侧轮轨摩擦因数,同时保持较大外侧轮轨摩擦因数可有效减小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横向运行安全性;内外侧轮轨磨耗指数主要由所在侧轮轨黏着状态决定,且随曲线半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88.
为探明轨距杆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学性能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机车以7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R300 m曲线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和轮轨磨耗,系统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和轨距杆对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钢轨跨中轨距动态扩大量和轮轨磨耗数,进一步研究了轨距杆的布置间距对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轨距杆能够加强轨道轨距保持能力并减小曲线外侧钢轨翻转角;相比未安装轨距杆的曲线,安装了轨距杆的曲线其内侧钢轨的接触点更靠近曲线内侧;机车通过有无轨距杆的小半径曲线时的轮轨磨耗数和轨距动态扩大量均随着曲线半径减小和运行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大轨距杆布置密度可以有效增强线路轨距保持能力,当轨距杆布置间距由4个轨跨减小至3个轨跨时,轨距动态扩大量将降低36.3%。  相似文献   
689.
为确保时速400 km下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车辆部件正常使用,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将车轮多边形磨耗考虑为轨道不平顺激励,针对单阶主导的车轮多边形形式,分析了车轮多边形阶数、幅值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基于轮轨垂向力170 kN的限值要求,给出了时速400 km行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阶数、幅值组合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随着车轮多边形阶数增加,轮轨垂向力逐渐出现高频波动,且阶数越高,波动频次越高,波动幅值越大;车轮多边形幅值越大,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越明显;相比无多边形的正常车轮工况,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幅总体上随车轮多边形阶数增大而增大;车轮多边形对车体和构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9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存在校企衔接不够紧密、校企合作关系比较松散、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及课程设置和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为了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实施了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改革创新力、团队凝聚力、科研研究力、办学影响力、专业软实力等提升,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