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372篇
综合类   247篇
水路运输   274篇
铁路运输   190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柴油机曲轴形状复杂,承受着弯曲、扭转、压缩等多种负荷的作用,其刚性较差。从实际来说,它安装在高低不同的主轴承上,其轴心线将呈弯曲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每一个曲柄的两个曲臂之间的距离在曲轴回转一周中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过大,就可能会引起曲轴的扭转和弯曲变形,甚至产生裂纹和发生折断,而它是柴油机中造价最高的一部分。故此,我们在平时安全检查过程中,应该认真检查船舶检验部门核发的“检验报告”及船舶的检修记录,核实船舶的检验种类,校核船舶柴油机曲轴臂距差的最大值,分析、判断其是否超过该机型的安装极限。本文就柴油机曲轴臂距差的测量数据与影响因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通过沪杭高速公路渐境段路基路面设计实践。针对路线所经杭嘉湖平原区地基软,填料缺,降雨多等多不利因素,谈谈设计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并扼要介绍该工程路基路面的设计概况供同行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大型平板绘图仪在绘制船体线型、样板、样箱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激光切割机取代大型平板绘图仪,直接进行样板、样箱的制作,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样板、样箱的制造精度,缩短了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05.
对椭圆齿轮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工作行程时滑块作匀速运动为目标,对该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引入了速度系数的概念,使该机构的设计更为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06.
深刻认识客运的本质规律,应该树立“综合客运”的观念,对一个相互关联的客运市场实施有机统一的管理,才有可能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让经营主体受益,让公众出行受益。  相似文献   
107.
EPS超轻质路堤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少华  徐立新 《公路》2004,(8):157-162
结合浙江省近 10年来以 EPS材料作为公路路基轻质填料的应用与研究 ,指出 EPS对减轻路堤荷重 ,解决软土地基上桥头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防止路堤失稳以及修复失稳后的路堤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8.
桥梁基础水中活动施工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船舶的不同基础状态对隔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常在研究包括振源、减振器和基础结构在内的减振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中,是将基础作为固定刚性来研究的,但是它不能反映船舶在航行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基础分别为固定刚体、悬浮刚体和漂浮刚体等情况的隔振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在刚体、悬浮和漂浮特性下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悬浮或漂浮只影响低频段的隔振特性,随着基础对机器质量比的增大,悬浮或漂浮对低频段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基础对机器的质量比值大于50时,可不计基础悬浮或漂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隧道压力拱理论及试验进展的研究,基于弹塑性理论,根据研究手段不同将隧道压力拱理论分为传统压力拱理论和动态压力拱理论,二者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得到不同研究成果;传统压力拱理论从围岩应力场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展示围岩内部破坏区域及应力变化过程,但对压力拱的内、外边界定义及拱体范围划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动态压力拱理论从围岩位移场出发,通过模型试验得到压力拱渐进性破坏过程的定性认识,渐进性破坏过程与实际隧道工程事故相符,但破坏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无法与弹塑性应力场进行验证,仍有待研究;目前围岩压力拱模型试验大多采用常规模型方案,相似材料的配比及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试验设备也未成体系,仍需进行研究;透明土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对压力拱模型试验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