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2篇 |
综合类 | 55篇 |
水路运输 | 95篇 |
铁路运输 | 54篇 |
综合运输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1 问题的提出 8K型电力机车使用的停车制动器为FSS216G型弹簧止轮器.这种止轮器具有使用方便、制动性能强等优点,可以使机车制停在36‰的坡道上.但我们在长期使用中也发现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其中因止轮器制动缸活塞皮碗破损漏风或连接软管破损等原因而造成的弹簧止轮器非正常上闸,即为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弹簧止轮器非正常上闸时司机室监视装置无显示,不能及时警示司机及早排除故障,易造成机车动轮弛缓,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类故障的再发生,杜绝因止轮器故障造成活轮现象. 相似文献
262.
263.
湘西矮寨大桥为塔梁分离式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242 m+1 176 m+116 m,加劲梁长度为1 000.5 m.该桥设计时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首次提出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实现了结构与环境的完美融合.采用在主缆无吊索区增设竖向岩锚吊索的方式解决了无索区过长造成的结构问题.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CFRP作为锚杆、超高性能混凝土RPC作为锚杆两端的粘结介质,形成一种高效、耐久的新型岩锚体系.针对山区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运输与架设的难题,提出了柔性轨索滑移法架设加劲梁的新工艺.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施工、运营过程中结构体系与山体的稳定性问题,形成了结构与山体系统稳定新技术. 相似文献
264.
265.
杭瑞高速岳阳洞庭湖大桥为(1 480+453.6)m双塔双跨钢桁梁悬索桥,主梁为采用了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的板桁结合型钢桁加劲梁,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支承体系由横向桁架支承及桥面纵、横梁支承组成。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节段有限元模型,针对组合桥面支承体系,从横向桁架结构形式、桥面纵横梁体系及其结构尺寸等方面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带竖腹杆的横向桁架结构形式在桥面刚度、构件应力水平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多横梁体系桥面刚度大,桥面构件应力水平低,适用于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洞庭湖大桥板桁结合加劲梁钢-STC组合桥面支承体系采用带竖腹杆的横向桁架,纵横梁支承体系采用在横向桁架竖腹杆位置设置边纵梁、次横梁间距2.8m的多横梁体系,能够很好地兼顾结构刚度、应力水平及钢材用量。 相似文献
266.
为了分析光热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室内老化处理,开展了高温稳定性试验、抗裂性能试验、浸水稳定性试验和弯曲疲劳寿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会随着老化时间增加或老化因素叠加而受到明显的劣化影响;热氧老化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所造成的性能损伤远超过光氧老化,因此在耦合老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耦合老化处理后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车辙深度、最大弯拉应变和断裂能等指标中仍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267.
268.
变速器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中的齿轮副啮合装配是整车企业生产工艺的重中之重,啮合装配工艺有极高的精度和角度要求,因此所涉及的自动化设备设计极其复杂,价格更是昂贵。文章研究分析啮合装配的工艺理论和设备特点,通过对伺服驱动、扭矩和角度传感器的重组,验证和优化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装配理论,并在生产线上付诸实践,完美实现了啮合装配的工艺要求,更大幅降低了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269.
<正>对任何制造企业而言,产品都是其生存壮大的根本。然而,要做好十万件百万件产品,甚至三十年如一日做好十万件百万件产品,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当产品制造形成链条规模、用户基盘日益扩大,如何保证批量产品的高质量以赢得市场和用户,便成为企业要解决的头等大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及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作为能源依赖性强、工业支撑作用明显的汽车产业,亟需走出一条长期可持续的变革道路,这就需要汽车企业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通过强化生产链捍卫产品品质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