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232篇
综合类   110篇
水路运输   102篇
铁路运输   98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李玮  芦秀清 《中国水运》2006,4(7):48-49
本文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以及超高过渡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
在论述汽车用刮水电动机回位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回位装置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利用回位装置对刮水电动机良数和测速的设想。利用回位装置的计数器,对刮水电动机输出齿轮的旋转圈数进行计数,可用于12V和24V电动机的寿命试验;利用回位装置测速,对刮水电动机齿轮轴转速进行测量,可用于生产线的最终检测,为提高的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5.
借两年一度的海事界盛会——200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高级海事论坛,我谨代表中海集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贯支持和关心中海集团的发展及与中海集团真诚合作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6.
桃坪隧道围岩参数的随机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桃坪隧道施工监测的离散收验结果,采用Monte-carlo有限元随机反分析,反推地层参数和原始地应力分布的随机值,反推参数的结果不仅给出了其均值,还给出了参数的标准差和分布类型,使得反演结果为隧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必要数据。  相似文献   
97.
回顾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与发展,分析了服务区现状特性及存在问题,并对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道岔捣固车在养护作业中及作业后地岔枕受力影响的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岔枕在列车提速、大型捣固机作业等条件下提供实测数据,从而对钢筋混凝土岔枕的强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
某大跨度铁路桥位于强震山区,采用主跨1060 m的上承式钢桁梁悬索桥,主桁采用华伦式桁架,桁宽30 m、桁高12 m,节间长10 m。结合强震山区铁路悬索桥的受力特点,加劲梁约束体系采用塔梁分离、塔墩固结的半飘浮体系,桥塔处纵向阻尼器与下平联设置在同一平面,桥塔和桥台处均设置相互协调工作的横向支座与横向阻尼器,并设置地震反压结构,在桥台端横梁中央设置局部受压支座,解决了大跨度铁路悬索桥抗强震、大风作用及轨道局部平顺性问题。钢桁梁主要构件采用Q370qD钢,局部构件采用Q500qD钢,主桁杆件和联结系杆件分别采用M30和M24高强度螺栓连接。加劲梁主桁上弦杆采用箱形截面杆件、焊接整体节点,下弦杆主要采用H形截面杆件、拆装式节点;上层通过交叉平联使箱形弦杆与钢桥面组成整体断面共同受力,下层采用H形弦杆与交叉平联组成镂空层,采用斜杆受拉为主的横联,解决了铁路悬索桥钢梁的疲劳问题,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结合场地及运输条件,加劲梁分区段采用顶推、原位拼装、缆索吊结合的方案施工,解决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00.
对素混凝土和碳纤维薄板增强混凝土三点弯曲缺口梁试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两种梁的破坏机理及其极限承载力。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薄板外贴在该种梁的底部可改变其破坏形式,并大大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可提高1.7~6.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