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11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59篇
铁路运输   46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对桥梁评定工作的系统化规定及其评定细则和量化标准较04规范,评分计算工作更加复杂,评定周期大大延长。因此,利用C#语言开发桥梁评定管理系统,实现新规范评定工作的软件化,并更细化了规范的评分方法,极大地简化评分计算工作,缩短了评定周期;在评定结果基础上开发的管理系统,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管理日常检测数据,观察构件、部件的老化情况,为公路桥梁养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2.
针对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的能耗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简述了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的结构,及在Matlab平台上所建的仿真模型;然后采用SOC平衡的方法,离线仿真出不同工况下的百公里氢耗量和行驶里程;最后,根据燃油和氢气的密度、热值等关系建立后处理程序,从而将整车的能耗换算为等效百公里油耗。  相似文献   
53.
基于一款增压三缸汽油机进气歧管,采用CFD分析方法研究了稳压腔-支气道过渡圆角、节气门安装角、进气歧管总管长度等参数对进气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稳压腔与气道之间过渡圆角,可以降低压损、增大相应支气道的进气流量;节气门布置的角度会对进气歧管内的流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进气均匀性;节气门后总管长度对进气歧管流场分布有较...  相似文献   
54.
谈长江渡船的航行和避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2003年7月1日,《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以下简称《定线制规定》)实施以来,对渡船的航行和避让行为作了具体规定;而在以往统一规范船舶在内河航行、避让行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相似文献   
55.
《油类记录簿》,是具有重要法律效力的船舶防污文书,是各港口国检查(PSC)的必查项目之一。根据MARPOL73/78附则Ⅰ的规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均应备有《油类记录簿》并正确记录。油船应备有两种,一种用于  相似文献   
56.
为了分析最优流量记忆时间差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考虑驾驶员估计得到的最优流量信息,同时考虑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受到记忆时间的影响,给出了一类新的格子流体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获得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随后,通过非线性分析方法,给出该模型的mKdV方程;然后,基于求解上述方程所得到的扭结-反扭结孤立波可用于描述交通拥挤的转化和传播过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即驾驶员的记忆时间和最优流量记忆时间差能够显著影响交通流的稳定性,同时增大记忆时间步长和强度系数可以有效地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基于PRT系统的优势,结合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款悬挂式PRT车辆转向架;对其结构特征、主要技术参数、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参考EN 13749标准对该转向架构架进行了强度评估与模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构架结构设计合理,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8.
59.
60.
采用Cu作为中间层进行了Ti的真空接触反应钎焊,接头在SEM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Cu/Ti接触反应钎焊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过程,在900℃、180s的参数下反应层宽度已达到毫米级。反应区中从Ti侧到Cu侧,微观组织依次为β-Ti(Cu)固溶体、Ti—Cu化合物、Cu(Ti)固溶体。同时发现同一条件下的上、下侧反应区与母材界面形貌各异,分别为直线状和弯曲状。断裂主要发生在Ti侧β-Ti(Cu)固溶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