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95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简要分析了客车209P型转向架盘形制动单元缓解不良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2.
铁路信号设备防雷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论述雷击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危害,并从实际施工的角度阐述如何在施工环节中,通过特定措施有效防止雷击对信号设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3.
通过选取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剂量为4%、5%时,再生骨料掺量为30—100%时,配制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及收缩性能试验,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有关因素和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既能满足基层路用性能,又能降低造价,使再生骨料用量最大化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混合料的强度要求低,对天然骨料的需求量大,将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作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应用于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是废弃混凝土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将路面改造获得的大量废弃混凝土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材料,在优化集料级配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再生骨料掺量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优化混合料配合比,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的优化配制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技术向实用化、推广应用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解决我国目前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将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5.
结合准池铁路铺架2标现场T梁架设的实际情况,对铁路T梁架设施工总体技术方案、架梁施工技术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16.
工程概况 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浙江省水路交通“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和宁波市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象山港公路大桥长6.761km,北接线长25.098km,南接线长15.07km。  相似文献   
117.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要求的提高,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日益增多。对某工程的病害进行了分析,结合设计、施工经验提出几点潮湿土路基的处理措施,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8.
119.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盾构工法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土压平衡盾构工法以其良好的防渗漏、施工安全快速、埋深条件影响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极小等优点,在地下铁道的建设中已成为重要的可选施工方法,而实现盾构的快速掘进对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缓解交通压力等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其模型的精确性、合理性对主动悬架的研究起到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满足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以整车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八板块方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根据牛顿运动学定律推导出悬架各部分的力学微分方程,从而建立了包含俯仰运动模型、侧倾运动模型和转向运动模型的整车模型,为车辆主动悬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