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488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125篇
铁路运输   151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以西互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采用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摊铺上面层为实例,介绍了其施工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62.
为缓解高海拔地区驾驶员长时间行车导致的驾驶疲劳,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段交通安全,在高海拔地区单一景观路段进行行车试验。通过心率血氧测试仪采集驾驶员在高海拔地区单一景观路段行驶过程中的心率血氧数据,分析驾驶员在高海拔地区单一景观路段行驶过程中心率变化特性,根据驾驶员心率变化特性提出了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单一景观长度指标,以期对驾驶员行车疲劳起到缓解作用,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驾驶员行车安全和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963.
通过检测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凝土试样的氯离子电通量,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水化产物形貌,研究不同的养护制度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期蒸养后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会明显降低;经过蒸养后再水养条件下的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最低,水化产物分布更为均匀;前期蒸养+水养7d+自然养护至28d的养护方式最有利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  相似文献   
964.
岩相法和快速砂浆棒法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用混凝土中的大多数骨料含有典型的碱活性矿物。为预防混凝土日后发生碱-骨料反应,确保桥涵结构的长期耐久性能,在青藏铁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限制混凝土原材料碱含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总碱量,掺用优质粉煤灰及DZ型专用复合外加剂等技术措施。为了考察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对碱-硅酸反应的抑制效果,根据我国实验室实际情况,参照ASTM C1260提出了一套实验方法。研究表明,复合掺入优质粉煤灰和DZ型专用复合外加剂后,采用该试验方法检验的结果表示抑制碱一硅酸反应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砂浆试件的微观结构与宏观膨胀试验结果吻合。可见,采用上述技术措施抑制青藏铁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5.
为了解既有列车振动荷载对锚索预应力损失、地表沉降及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以京石高铁石家庄六线隧道明挖深大基坑桩、锚围护结构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关系,试验确定了土体-桩锚系统模型试验材料;针对列车振动荷载特点,开展了基坑开挖完成后连续振动162 d(相似关系)的模型试验,分析了振动频率分别为8.282,13.801,20.704 Hz时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地表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锚索预应力随锚固深度变化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列车行车速度)的增加,锚索预应力损失率、最终地表沉降值和桩体水平位移均大幅增加; 8.282 Hz频率(行车速度120 km·h-1) 下振动28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2%;13.801 Hz频率 (行车速度200 km·h-1) 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为8%;20.704 Hz频率(行车速度300 km·h-1)下振动53 d,锚索预应力平均损失率高达23%;锚固段锚索应力沿锚索锚固深度呈喇叭状开口递减趋势,接近锚固段底部时,其应力几乎为0。通过动态模型试验,掌握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损失规律,对临近铁路深大基坑锚索设计与施工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6.
以接运地铁站点的多方式接驳网络内出行者接驳方式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改进既有接驳时间费用的计算方法.本文考虑地铁站点不同接驳方式的接驳范围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建立基于Logit-SUE的多方式接驳网络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分析出行者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θ、接驳距离增加系数β和共享单车停车位设置距离l?bike对配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θ越大,配流结果随机性越弱,实际阻抗越小的接驳方式选择概率越大;β越大,接驳距离越长,步行方式选择概率越小,自行车方式选择概率先增大后减小,而公交方式选择概率则逐渐增大;l?bike越大,自行车方式选择概率越小,公交和步行方式选择概率则越大,且随着β的逐渐增大,l?bike对自行车接驳方式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96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及全球环保要求日益提高,高速铁路设计者和建设者对绿化越来越重视,发展"绿色铁路"、建设"铁路绿廊"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支持.为建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生态铁路,需对新建高速铁路沿线站区及工区进行绿化设计.通过对新建郑万高铁沿线绿化设计及建设管理进行探索分析,可为后续中原地区其他高速铁...  相似文献   
968.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段线形指标下小型客车滑水速度变化规律,考虑小型客车滑水过程轮胎受力特征,分析了滑水速度与水膜厚度和超高过渡段几何线形的作用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流体力学仿真建立了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滑水速度量化模型,计算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等多变量组合下的小型客车临界滑水速度;以典型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为例,分析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对小型客车滑水速度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限制速度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客车滑水速度最大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0.3%、超高渐变率为1/200、降雨强度为20 mm·h-1组合工况下,为115.5 km·h-1,滑水速度最小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3.0%、超高渐变率为1/330、降雨强度为80 mm·h-1组合工况下,为99.3 km·h-1;在降雨强度和超高渐变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纵坡坡度增大,滑水速度逐渐减小,当纵坡坡度由0.3%增加到3.0%时,滑水速度减小2.68%;在降雨强度和纵坡坡度一定条件下,随着...  相似文献   
969.
与国内使用道岔和超限区段进行侧冲防护的方法不同,泰国信号联锁系统中仅采用侧防区段检查的方式,对进路存在的侧面冲突风险进行安全防护,且泰国信号联锁系统中侧防区段主要分为绝对侧防区段、条件侧防区段和区间侧防区段。结合国内铁路侧冲防护方案,对泰国信号联锁系统的3种典型侧防场景进行分析,总结其侧防区段的设置在联锁逻辑安全性和行车效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信号联锁系统侧冲防护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0.
张雪彪  贾洞洞 《船舶》2023,(3):70-75
鞍形板是典型的船体双曲度板之一,在使用高频感应加热成形鞍形板的研究过程中,多加热线的感应加热变形预测是钢板感应加热工艺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基于固有应变理论和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大量钢板多场耦合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工艺参数和固有应变的关系数据,以实际的固有应变作为载荷输入参数,应用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多加热线鞍形板的整体变形。鞍形板的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的挠度值与实验值一致,计算时间短,计算误差符合工程精度要求。因此,分析结果表明鞍形板多加热线的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鞍形板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