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05篇
综合类   99篇
水路运输   113篇
铁路运输   91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故障一点通     
捷达 怠速间歇性不稳且偏高 故障现象:一辆捷达2V自动挡轿车,车主报修怠速间歇性不稳且偏高,在其他修理厂更换过汽油泵后故障依然存在。 故障诊断与排除:该车来我厂后,首先用电脑读取故障码,没有故障码存储,用手感觉该车排出的尾气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2.
选择3种碳载体采用乙二醇回流法制备Pt/C催化剂,通过BET对碳载体进行孔径分析,通过TEM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比较了不同碳载体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碳载体中S770孔径集中在2~3 nm,Pt/S770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最高,达到75.6 m2/g,较适宜作为PEMFC催化剂的载体碳材料。  相似文献   
133.
气象因素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之一。以往研究较少采用实时气象数据,且大多只针对某类气象因素进行研究。现利用TJRD平台上的高速公路车辆轨迹数据和道路实时气象信息系统(Road Weather Information System, RWIS)数据,综合考虑了交通流因素和气象因素对交通冲突的影响,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冲突致因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纵向风速和纵向速度标准差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能见度和路面湿滑系数为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高速公路安全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于1881年诞生于德国,我国于1899年引进有轨电车技术,先后在天津、上海、大连、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但是由于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并且早期的城市有轨交通系统具有运能小、挤占道路资源和噪声大等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外大城市纷纷拆除有轨交通系统;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长距离集中客流等新情况,使得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堪重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尤其是低地板车辆以其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投资少及运量大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5.
宅,是现代年轻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是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甚至是不屑,然而,它只会让我们更加孤独与寂寞。逃离宅,开车去户外!  相似文献   
136.
137.
为确定某淮河大桥右汊航道桥(钢箱系杆拱桥)的吊杆张拉顺序,提出3种吊杆张拉方案,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使用倒拆分析法对比分析3种方案下的吊杆张拉控制力和结构内力。结果表明,从中拱对称向两边拱交替张拉的初始控制力良好,拱肋受力更均匀合理,推荐选择该方案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38.
传统的单向交通研究大多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而缺乏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价.在选取长春市城市典型拥堵区域晚高峰进行车载排:故测试、道路结构调查和交通流调查的基础上,基于顺时针组织单向交通,并结合区域公共交通实际设置逆向公交车道,采用交通仿真软件Q-Paramics进行单向改造前后的交通仿真,将基于比功率的排放模型和交通仿真模型通过速度和加速度作为输入输出参数结合,从而定量评价单向改造前后区域的机动车3种排放污染物的瞬态排放率及排放总量.研究结论表明:通过合理组织单向改造、设置逆向公交车道及交叉口时空资源的优化设计,区域机动车3种排放污染物的瞬态排放率均有所减少,3种排放污染物的小时排放量和排放总量均有降低,区域内机动车每小时排放总量降低了4.62%.  相似文献   
139.
应用Vissim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主辅路流量组合和交织流量比下,菱形立交出入口区间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出口流量与出入口间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交织区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和出口流量都随出入口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小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小;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大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大.因此可以得出,当交通流量较小或出入口间距受限时,出入口间距为l00 m时比较适宜;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随交织流量比由0.2增大到0.3以上时,出入口间距应由300 m增大到450m,才能有较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40.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案例,提出自主开发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备组成,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及系统特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以太网维护网络、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和制动系统内网一体化设计可优化车载网络设计、提高网络利用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