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875篇
综合类   254篇
水路运输   309篇
铁路运输   223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01.
为了保证采空区道路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通过对煤田采空区注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施工中注浆孔的布置形式、注浆施工顺序、注浆施工控制参数和注浆结束标准,以及注浆效果的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自下而上分段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和孔口封闭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很好地指导了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902.
郑雁翎 《路基工程》2011,(5):86-88,92
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超深埋四孔引水隧洞工程,研究不同支护时机下洞周关键点位移、不同路径力学响应、能量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典型断面隧道在毛洞状态不能稳定,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外侧隧道,且两侧极不对称,而中间隧道两侧位移基本对称;当应力释放80%时对应毛洞必须支护;拱顶深部围岩(2~3m)出现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能量密度增高带,外侧隧道拱顶深部围岩(2~3m)力学状态对洞室群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03.
本文结合杨北公路互通式立交跨津山铁路工程,介绍架梁前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及安全控制措施。实践证明,安全稳妥,万无一失,质量合格,圆满完成了杨北公路互通立交桥跨新北路、津山铁路架梁施工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04.
郑木莲  彭磊  马海淋 《公路》2012,(10):19-24
为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在路面结构中设置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提高排除进入路面结构内部自由水的能力。对比国外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确定适合我国工程运用的级配范围,依托化新高速公路实体工程,设计出沥青稳定碎石的工程级配。通过矿料表面积与油膜厚度估算油石比,结合析漏试验,运用马歇尔试验稳定度、空隙率、毛体积密度等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分析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特性,结合工程实践,确定沥青稳定碎石的目标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根据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的结构形式,对比常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定符合沥青稳定碎石的松铺系数和碾压工艺。通过施工质量检测,验证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控制要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05.
掺加改性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PR和RA不同掺量的AC-20C和Sup-20两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且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及统计学检验方法对车辙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马歇尔稳定度和马歇尔模数是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在PR或RA相同的条件下,级配由AC-20C转变为Sup-20时,对车辙试验结果影响较小。PR对混合料的改性性能优于RA。  相似文献   
906.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 利用聚氨酯(PU) 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 制备了PU改性沥青,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采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 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 试验、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 和紫外老化试验等评价了PU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圆盘锯齿式搅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沥青中的活性基团, 使PU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 PU改性沥青中主要存在2种反应, 一是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 二是异氰酸酯与沥青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生加成反应; PU改性沥青的高温布氏黏度高于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 且64℃时的抗车辙因子是SBS改性沥青的6倍左右, 说明其高温性能非常优异; PU改性沥青RTFOT前后针入度比达到了85%, 软化点变化幅度为0.5℃, 说明其抗热氧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在紫外老化试验中, PU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和0.1~0.3 mm, 说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相似文献   
907.
为研究全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变质量渗流特征及灾害演化机理,自行设计了一套可考虑质量迁移及三向应力状态的大型室内突水突泥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主要由加载系统、渗流系统、泥水回收系统组成,具备模拟地层三向应力状态的特点,且设计的渗流系统能较好地模拟颗粒迁移特性。利用该装置系统开展不同水压力及围压下的突水突泥演化试验。结果表明:①全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演化是渗流-侵蚀强耦合过程,岩体颗粒在水力作用下发生侵蚀流失,致使岩体孔隙、渗透率增长,进而再次加快颗粒迁移,促使涌水量不断增长;同时,随颗粒物不断迁移,水流流态可能由线性流向非线性流发生突变,最终诱发突水突泥灾害。即,颗粒迁移是突水突泥演化的内因,水流流态的转换是灾变的关键;②突水突泥灾变风险随水压力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当水压力达到0.6 MPa时,颗粒流失量达到总质量的11%,涌水量更达到395.84 mL·min-1,是低压力(0.4 MPa)条件下的4.3倍,且水流流态也由线性流向非线性流转变,表明存在临界水压力促使灾害发生;③突水突泥灾害演化随围压加大而逐步加快,尤其是对灾害演化的初始阶段,表征围压的增长显著加快灾害的初始演化速率并缩减灾害预防时间,因此在高围压环境下须重点监测初期的渗流侵蚀特性。  相似文献   
908.
为了探究影响公路货车超载的关键因素,为查超、治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5年公路运输量专项调查采集的3 249辆公路货车的运营类型、线路特性、车辆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公路货运超载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超措施。结果表明:运营类型、车长、运营模式、货运量及平均运距是公路货运超载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件量化分级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K-means聚类的突发事件分级方法.首先,从事件类型、持续时间、影响程度等方面分析各种类型事件的特征规律,提取 8个关键特征量用于聚类分析;其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 4个主成分变量并提出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实现特征向量降维;提出了基于密度扫描的初始聚类中心确定方法,并将改进的 K-means聚类算法应用于地铁突发事件的分级.案例结果表明,与原始 K-means聚类方法对比,应用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聚类效果更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北京地铁应急指挥系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0.
郑晨晖  梁龙玲 《公路》2005,(3):76-79
路面车辙是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行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宁杭高速公路常州段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层采用了PR PLAST.S添加剂,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抵抗车辙的性能。本文介绍了PR PLAST.S添加剂的性能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