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对地铁建筑设计中从初步设计到施工配合整个过程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结合目前深圳二期、三期工程,分析了地铁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施工配合中需留意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此类工程设计者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绿色交通区域性项目创建规模、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应用、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行业协同推进机制、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十二五"时期绿色交通示范项目建设成效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在项目实施管控、后续资金支持、区域性示范项目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严格的项目过程管理与调整机制、建立绿色交通区域评价机制以及扩展绿色交通区域性示范项目的广度与深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十三五"绿色交通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公路设计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具体分析了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隧道的遮挡作用,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表现出特殊的纵向力学特性。通过对笔架山隧道内外气温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隧道内外气温分布规律,并建立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力学特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监测时间内,笔架山隧道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3℃和-14℃,隧道内外最大气温差为23℃,隧道气温过渡段长50 m;(2)考虑隧道内外温差时钢轨纵向位移显著增大,高温季节应加强对临近隧道洞口简支梁上钢轨爬行量监测,钢轨附加拉力有所增大,在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时应考虑隧道内外温差的影响;(3)隧道气温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对钢轨纵向位移和钢轨附加压力影响显著,钢轨纵向位移随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增大而显著减小,钢轨附加压力则随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6.
车辆减速器产品质量、维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影响驼峰编解作业的安全与效率。随着国内大、中型驼峰不断开通运用,车辆减速器安全、稳定运用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因此,就车辆减速器在日常维护和大、中修中常见问题和维护方法、经验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论述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首先对该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针对右侧小尾灯和后备箱盖之间间隙小的问题,阐述分析区域的间隙平顺度标准,以及匹配关系和定位点信息。然后说明采用绿带方法的具体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相图分析,三坐标对比分析,并总结根本原因。最后通过验证根本原因的方式,逐步确定长期措施。文章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进而可以减少费用支出,优化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轿车车门防撞杆结构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侧面碰撞中轿车车门防撞杆的耐撞性能,基于响应面法和试验设计,利用子结构模型,以质量最轻为目标,耐挤压力≥95kN为约束,分别对圆环、帽形和矩形3种不同截面的车门防撞杆的截面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帽形截面的防撞杆质量最轻,耐挤压力最大,被选为最终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一套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并选取华东地区进行了低碳交通发展水平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郭杰 《隧道建设》2014,34(6):525-533
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速度慢、闭合时间长等不足。以深圳市红棉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传统工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数值方法重点分析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的安全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2)在合适的地层采用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满足地表沉降、结构受力、施工安全等各项隧道施工技术要求;3)应用改进的双侧壁导坑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