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道路交织区运行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道路交织区运行分析在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和交通组织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收集国内外大量交织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道路交织区运行分析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并对现有各种分析方法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南京市道路设施与人民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供需矛盾亟需解决。进行南京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研究,在调研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预测,量化未来面临的交通供需失衡程度;总结南京市现阶段道路交通管理措施,提出符合南京发展需要的交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3.
�����а칫������ͨ�������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出行率是反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等工作中定量分析交通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对交通出行率指标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出版公布多版《Trip Generation》供全国交通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参考。而北京市目前还没有任何对外公布的技术或部门标准来统一各类建筑的交通出行率指标值,这相当不利于开展各项交通定量分析和评价工作。本文在对北京市城区范围内办公建筑进行交通出行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初步得到了北京市办公类建筑出行率指标的建议取值标准。  相似文献   
44.
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受电弓状态的检测,间接判断接触网是否有故障可能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用霍夫变换分析采集受电弓图像的倾斜角度。建立受电弓形状模板,提出受电弓重合面积比这一参数,利用模板匹配法分析受电弓形变情况。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受电弓的倾斜和变形情况,从而实现接触网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45.
物联网是实现我国铁路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阐述铁路物流智能物联网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编码技术所涉及的编码方式以及智能识别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回收系统、智能信息平台的思路;论述编组技术主要内容及意义,提出一体化运输模式中大列编组、环行班列编组、站台及传送带"编组"、收发点"编组"各部分的内容及编组方法;将复用技术划分为空间复用、频次复用和时间复用,并对各复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智能化运输组织模式;最后提出冗余技术,对线路、车辆、装卸设备等设置裕量。探索我国铁路现代物流智能物联网方案,为各项技术综合运用和融入铁路物流业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6.
�������н�ͨ��չ����ʷ˼��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首先分析了北京市经济与交通发展的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不同时期交通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将2006年前的北京交通分为四个阶段,即水平较低的非机动化交通主导阶段(1949-1977年)、出行水平增长的公交主导发展阶段(1978-1985年)、出租车主导发展的机动化前期(1985-1995年)以及私家车迅速增长的快速机动化阶段(1996-2006年)。本文以2004年编制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提出的交通发展目标和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重点分析了2006年以后北京交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背景,指出北京目前处于“交通结构优化的战略调整阶段”。最后,作者从当前北京的城市文化环境特点和历史发展经验出发研究了北京市下一步交通政策的基础及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7.
������Ů�Գ�����Ϊ�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生活中,相对于同年龄层男性的对比群体,女性出行行为的各项统计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基于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女性的出行行为在出行率、出行时耗、出行目的及出行方式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地,引入了出行链的概念,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女性早通勤出行链选择行为模型,从源头上分析影响女性个体出行链选择行为的10个重要因素;并利用模型估计所得的参数计算事件发生比,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出行率远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在购物和社会生活等出行目的上的出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平均出行时耗受家庭结构因素的制约较为突出;女性出行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且远高于男性的相应值;年龄、是否持有驾照、家庭月收入、家庭交通工具拥有情况是影响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8.
第29届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面临来自大量的赛时观众、游客出行的奥运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交通需求,交通形势严峻。做好赛时交通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工作成为奥运会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研究常规和赛时需求管理政策下的公共交通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客流在高峰日和开闭幕式的时间分布与场馆周边、大型集散枢纽和通道的时空分布特性,分别针对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提出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保障方案,运用公交模型核算赛时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供给能力,证明公交系统有足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奥运举办和城市运行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49.
1 发展历程 1988年英国外交大使赠予北京TRIPS软件.1992年,由英国海外发展署资助,MTV亚洲公司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北京交通规划(Beijing Transport Planning Study,BTPS),结合项目成功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城市交通模型BTPS,北京交通模型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模型建立和参数标定基于1986年第1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与1990年机动车调查数据,模型研究范围包括五环内城区和近郊区,共148个交通小区.  相似文献   
50.
北京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用于模拟奥运期间北京市区交通运行状况,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提供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需求管理方案测试的平台。仿真平台采用先进的基于活动链的理念,在分析城市日常交通需求和赛时交通特征变化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搭建了模型的框架体系,并介绍了背景交通模型和奥运运行模型两部分内容。最后,以赛时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为例,说明了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