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577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166篇
铁路运输   173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162.
[目的]为了研究DDG 1000驱逐舰所采用新型舷侧泄爆结构中泄爆薄板厚度对泄爆效果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仿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泄爆舱室的仿真模型,分析薄板泄爆结构的泄爆原理,研究不同薄板厚度下舱室破坏及舱内载荷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函数拟合,得到比冲量和挠度随泄爆薄板厚度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结果]结果表明:舱室的破坏失效最先发生在薄板和舱壁的连接处,并逐渐向舱壁边角扩大,且薄板厚度越小,越容易形成泄爆口;泄爆口的形成表现为薄板整体飞出舱体;泄爆结构的存在对初始冲击波超压的影响不大,但能有效降低舱内的准静态压力和比冲量;造成防护舱壁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前期的初始冲击波和反射冲击波,而造成防护舱壁最终破坏的主要因素是长时间作用的准静态压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舰船舷侧舱室等结构开展泄爆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3.
164.
为构建更具代表性的机动车行驶工况,实测采集福州地区1辆机动车共20d的真实驾驶数 据,选取14个特征参数表征运动学片段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划分运动学片段聚类,根据聚类中心的距离筛选备选片段并随机组合构建工况集合。提取11个特征参数计算构建工况的误差,选择集合中误差最小的工况作为构建工况,提出利用混合约束自编码器构建工况优化模型,并研究参数标定方法,最终将平均误差由2.97%缩小到2.39%。混合约束自编码器模型的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策略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有效避免随机选择带来的误差不确定性,验证了所提出行驶工况构建流程的合理性,并提升了工况预测的精确度,得到模型参数推荐值。对实现碳达峰目标下的机动车碳排放预测及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5.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动车组司机室结构设计和能量系统配置方案,并对组合吸能元件进行碰撞试验验证。根据EN 15227标准中C-I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防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6.
叠合框架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两榀两跨两层叠合框架试件(KJ1,KJ2)和一榀条件基本相同的整浇框架(KJ3)进行了试验,用对比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叠合框架二次受力特性,证实了叠合框架梁的正弯矩钢筋“应力超前”,叠合层压区混凝土“应变滞后”的特性仍然存在。试验证明,同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叠合框架的承载力不会低于整浇框架。进而探讨了叠合框架的传力机构,提出了保证叠合框架节点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7.
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中常采用预埋测点来监控桥梁施工过程,为信息化施工提供比较准确的量测数据。本文以常澄高速公路某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背景工程,针对测点优化展开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以误差达到最小为约束条件,确定出最佳的位移测点布置方案,从而为此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现场施工服务。  相似文献   
168.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及世界各地强烈地震的频发,桥梁减隔震技术及产品迎来了其推广应用的最佳机遇。本文通过对TJGZ-FPB系列摩擦单摆支座理论、设计及测试的详细叙述,阐明其材料、结构特点及测试注意事项;通过对某铁路客运专线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其减震效果。研究结论:通过对摩擦单摆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分析研究,得出:(1)摩擦单摆支座建立在摩擦单摆系统(FPS)理论基础上,能够可靠地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适当耗散地震能力;(2)作为新型的减隔震产品,摩擦单摆支座无老化、疲劳等弱点,性能稳定,具备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性价比高的特点;(3)结合实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后得出,合理设计的摩擦单摆支座可以减小桥梁墩底剪力40%以上,减小墩底弯矩60%以上;(4)摩擦单摆支座安全性和性价比高,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铁路桥梁的隔震支座。  相似文献   
169.
文章在分析现有地铁车辆侧墙结构的基础上,对下部侧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Hypermesh、Ansys等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双人座椅悬挂的新侧墙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侧墙结构符合车体设计相关标准,在相同工况下,较原结构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170.
无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实例的徐变试验,选取合理的徐变系数,并按照无碴轨道桥梁徐变变形控制的要求,从设计、施工等方面研究后期徐变变形的控制方法,分析对比每种方法,将每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