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建立无黏性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并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基于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表达式。对基于起动流速、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均匀沙起动临界条件进行统一,得出各表达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证明三种起动临界条件在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长江九龙滩浅滩河段有鼓鼓碛、蕉芭滩和三角碛3处碍航。在碍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道整治目标原则,提出了整治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探讨方案整治效果,经水流条件和典型年泥沙冲淤特性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形成了推荐方案。选用2002—2011年水沙序列资料,研究方案实施后长时期内的航槽泥沙冲淤规律,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航道尺度满足要求,航槽可长期保持稳定,整治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聚类的改进FCM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基本FCM算法只适用于球形或者类球形数据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的改进FCM算法,首先对数据进行过划分,然后再进行凝聚,使之适用于不规则分布的数据。并且引入Ksoko子集度量使合并操作在计算时间上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倪志辉  吴立春  钟亮 《水运工程》2018,(11):131-137
根据长江上游螃蟹碛至火焰碛水道实测资料,对该河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3"型垂线流速分布,并探讨流量、水位和河道横纵坡降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垂线流速分布可分为"3"型、"反3"型、"C"型、"反C"型、"1"型、"S"型、"7"型、"反S"型和"类指数"型,其中"3"型流速分布出现频率最高;"3"型垂线流速分布呈一阶累计和变维分形,其实质上是对数流速分布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偏离的结果;垂线流速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流量、水位和坡降成正相关,但三者对分形维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沙粒阻力及沙波阻力计算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计算沙粒阻力的关键在于沙粒当量粗糙度ks1的选取,目前在ks1的选取上主要有4种代表性观点,而沙波阻力主要有基于沙波几何形态与基于水流泥沙条件两类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现有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河床微观形态具有自相似性的特点,提出可将分形维数引入阻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盘管式蓄冰传热瓶颈出现在冰层处,考虑在管外加入一些金属丝来促进管外换热从而提高蓄冰效率.为了描述管外扩展表面给结冰过程带来的影响,把管外金属丝和水的混合区域考虑为多孔介质区域,建立了合理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采用了密度随温度接近抛物线变化来研究水的自然对流对结冰过程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自然对流对温度分布的...  相似文献   
17.
分形理论在紊流与泥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紊流与泥沙问题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水科学中的公认难题,传统的线性数学方法在解决这类强非线性问题时存在较大局限性。分形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紊流和泥沙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系统论述了分形理论在紊流和泥沙问题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弯道床面切应力是弯道泥沙起动的直接动力,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以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推导得到了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公式。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床面切应力的分布不仅与前人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为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弯道床面切应力是弯道泥沙起动的直接动力,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以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推导得到了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公式。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床面切应力的分布不仅与前人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为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阶梯形丁坝在航道整治中应用广泛,但其水流结构研究仍不充分.基于PIV室内水槽试验,探讨阶梯形丁坝区无量纲纵向时均流速u+、紊动强度T+u、雷诺应力R+和紊动能E+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丁坝水流在纵剖面上可划分为顺流区、回流区和过渡区,丁坝内侧至一级丁坝坝头各剖面u+高速区位于坝顶上部,低速区和回流区位于坝顶下部;丁坝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