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00X横向振动有源控制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日本 3 0 0X新干线试验车辆上安装的横向有源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以及运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节能和降低维修成本,开发了一种由交流架线与蓄电池共同提供牵引动力的BEC819系电动车组,其搭载大电容量(360 kW)、高电压(1 598 V)锂离子蓄电池。该动车组于2016年10月在筑丰交流电气化干线以及若松非电气化线路上投入商业运行。介绍BEC819系动车组主电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设计方法,与之前开发的817系试验动车组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蓄电池的电气保护和冷却性能。根据试运行结果,对主电路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据预测,卡车柴油机功率的提高会进一步增加铸铁活塞和钢活塞的需求量,因而对活塞的润滑状态进行了研究。采用浮动衬套法对铸铁活塞和钢活塞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为了便于比较,也给出了传统铝活塞的摩擦特性。为了分析活塞的摩擦特性及研究中的新发现,对活塞的二阶运动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铁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为边界润滑状态,其原因可能是活塞与气缸套间隙过大导致活塞倾斜角度过大,钢活塞由于裙部机油润滑充分,在上止点及下止点处于流体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从低碳角度出发,纯电动车正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内燃机仍将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际解决方案,因为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提高其热效率,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因此,在2011年日本汽车工程学会春季学术会议期间,围绕“2030年乘用车动力总成的主流技术”这一主题,举办了相关论坛,以期在日本政府、学术界,以及日本与欧洲的汽车行业之间,就环境、汽车动态性能、市场适应性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论坛的目的是正确预测未来的技术,并与日本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及其他与会成员分享相关信息,加深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交叉路口的设计是以《平面交叉的规划和设计·基础篇》(交通工学研究会,修订本,2007年8月)为基准进行设计的。本文将对上述设计手法的背景及概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测量传输扭矩,一个采用数字技术新的扭矩计已经应用。只要扭力棒从传输扭矩得来的力变换成脉冲数,扭矩的数字指示就能实现。因这扭矩计在测定旋转扭力棒的扭转时没有任何象汇流环那样的触点,所以特别精确和适宜在高速发动机中使用。该仪器已经成功地用来测量燃气轮机转速为20000转/分时的扭矩。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喷油器结构中,指令活塞与喷油嘴针阀之间存在滑动部件,这些部件会产生燃油泄漏。随着喷油高压化的推进,燃油泄漏量也会随着增加。因此将燃油静态泄漏与动态泄漏降至最低是有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已报道过采用多次喷油的预混合压缩着火技术降低排放、噪声和燃油耗的柴油机燃烧系统。这一燃烧系统的关键是第2次喷油的喷油定时和喷油量。运用光学发动机的缸内可视化和数值模拟技术发现,浓混合气区域的火焰氧化加速,通过设定最佳的第2次喷油定时,以及适当的喷射间隔,可以抑制喷嘴附近区域碳粒的形成。燃烧噪声频谱分析发现,在2个压力升高率峰值之间,燃烧噪声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日本铁路货运公司HD300型混合动力样车的性能试验结果以及HD300型批量生产机车在车体、司机室、主变流器、主蓄电装置及制动系统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变更。  相似文献   
20.
1.前言根据船舶救生设备规范规定,在船舶上应当备有各种救生设备,其中之一就是气胀式救生筏。这类气胀式救生筏,平时折叠得很小,存放在筒内,万一要使用时,使充满在气瓶中的高压气喷出,筏就充胀成形,收容水面上的遇难人员,起到救生的作用,因而对救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以往作为充气膨胀用的气体,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可是,使用液态二氧化碳时,在寒冷地区,有气化太迟这样的缺点,因此,希望研究对策,以缩短救生筏在低温时达到能使用的状态所需要的膨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