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384篇
综合类   217篇
水路运输   196篇
铁路运输   135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悬索桥吊索是整个结构较为薄弱的位置,吊索突然断裂对相邻吊索存在巨大冲击,内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存在破坏的风险,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结构安全.依托空间缆索悬索桥宝塔坪特大桥,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结构空间模型,采用杀死单元的方式使特定位置的吊索退出工作.考虑结构阻尼的影响,进行瞬态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空间缆索悬索...  相似文献   
192.
针对现有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活动护栏设计新理念,并设计由快速开启段、可开启段和端部过渡段组成的具有快速开启功能的新型防撞活动护栏方案,建立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活动护栏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活动护栏的阻挡功能、导向功能和缓冲功能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防护等级达到Am级.  相似文献   
193.
针对含输入时延与通信时延的车辆队列PID控制系统,分析了其内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研究了内部稳定的充要条件,求解了完整、精确的时延边界;在内部稳定性分析中,考虑输入时延与通信时延影响下车辆队列PID控制系统为中立型双时延系统的特点,结合Rekasius代换和劳斯表,提出了关于中立算子的系统强稳定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PID参数的快速选取,推导了一种形式更为简练的系统强稳定充分条件;在强稳定条件下,基于特征根聚类法求解了系统完整、精确的时延边界;针对具有奇数辆跟随车的车辆队列,推导了无关车辆队列规模的输入时延上界;在队列稳定性分析中,为了保证干扰和误差沿车辆队列向后传播不发散,分析了车间误差传递函数,给出了双时延影响下队列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在含输入时延与通信时延的分布式PID控制器作用下,车辆队列控制系统可同时保证内部稳定和队列稳定;车间状态误差可在15 s内快速减小并趋近于零;在所有车辆恒速行驶时,车间保持50 m期望安全距离;在领航车以0.5 m·s-2加速和0.8 m·s-2减速时,跟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随领航车变化,并...  相似文献   
194.
195.
介绍GZ6950型客车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及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96.
在多年码头设施管理和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天津港码头设施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应采取的码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7.
198.
水下机器人漏水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基于PIC单片机的水下机器人漏水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PIC单片机对多路漏水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检测与处理,并将结果通过通信实时传送给上位计算机进行决策控制。该系统初步完成研制,已进入系统联调。  相似文献   
199.
200.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行驶完全依赖于外部电力供应,这就限制了断电情况下列车移动的灵活性。提出了基于车载储能装置的运营列车在外部供电瘫痪的紧急情况下的自行牵引移车方案,并对系统架构、储能装置的设计及列车运行工况等进行了分析。该方案可极大地提高列车移动的灵活性,将会在紧急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日益成熟及其成本的降低,自牵引技术将会在列车上逐步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