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47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72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建公路,岩溶病害是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路基下伏溶洞稳定性分析还比较少,溶洞的治理措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总结国内外常用的岩溶勘察技术,并分析各类技术的适用条件与范围,阐明封闭型与敞开型溶洞的失稳机理,归纳溶洞稳定半定量分析方法,依托项目详细介绍注浆、跨越、强夯等岩溶路基处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面上的稳定剂产品均是针对解决SBS改性沥青高温储存稳定性的问题,未全面考虑稳定剂的加入是否影响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考察了3种稳定剂配方加入前后,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稳定剂配方均可显著提升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抗水损性能,尤其当配方中,稳定剂D的比例较大时,全面提升路用性能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3.
以某城市地铁施工横通道转区间隧道正线马头门处下穿既有建筑物情况为例,从群洞施工工序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角度考虑,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不同开洞施工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得出在横通道向区间马头门开洞施工时,必须单个逐一开洞施工至房屋基础外15 m以上,并在开洞马头门处增加有效加固措施,以保证既有建筑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对厚10 mm的AZ31B镁合金板材进行焊接,分析电子束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检测了电子束对接接头静载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改善:焊缝区晶粒明显细化,焊缝区Mg、Zn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12%和0.28%,Al、Mn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0.24%、0.14%,焊缝区为单相α-Mg,无明显的低熔点β-Mg17Al12脆性;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42 MPa,能够达到母材的抗拉强度;在脉动载荷(R=0.1)、2×106循环次数下,其接头的疲劳强度为91 MPa,能达到母材的78.4%.   相似文献   
125.
车辆碰撞圆头式和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恶性事故,故建立车辆碰撞端头的有限元模型,从侧面和正面碰撞两个角度对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分析事故形态和原因,以为新型端头的开发研究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正面碰撞圆头式端头时,会发生波形梁板刺穿车体的事故;正面碰撞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翻车甚至翻滚的事故;侧面碰撞圆头式端头时,会发生车辆冲开护栏的事故;侧面碰撞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车辆翻越护栏的事故。通过对事故形态的分析,得出圆头式端头面积小且不能移动是波形梁板插入车体的主要原因,立柱不可倒伏是车辆加速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端头锚固力不足是车辆冲开护栏的主要原因,车辆爬升地锚式端头是翻车的主要原因。建议开发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能够沿波形梁板移动,与端头连接的立柱可倒伏,同时新型端头能够为标准段提供足够的约束力。以此为基础开发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已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26.
为降低中央分隔带护栏开口处事故严重程度,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活动护栏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一种新型防撞活动护栏结构。结果表明,活动护栏应具有与中央分隔带护栏同等的防撞能力,端部应与中央分隔带护栏实现无缝连接,且具备防止任意开启的功能;新型防撞活动护栏通过试验验证达到与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同等的160kJ的防撞能力,碰撞后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行驶姿态,护栏动态位移最大为1 093 mm,车体加速度最大为8.1 g,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研究成果为开发高防护等级活动护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钢管预应力索防撞活动护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钢管和预应力钢索组合结构,开发出新型防撞活动护栏,分析了活动护栏碰撞试验条件和安全评价标准,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采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程序进行求解,最后利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活动护栏进行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护栏防撞能力达到160 kJ;碰撞后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行驶姿态;小车、大车碰撞时护栏最大动态位移试验结果分别为972、1 093 mm,仿真结果分别为913、1 100 mm;小车、大车驶出角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0.2°、0°,仿真结果分别为9.1°、0°。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活动护栏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8.
为在桥梁护栏碰撞试验中,提取桥梁设计的有效数据,需设计一种可模拟桥梁翼缘板的护栏试验基础。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使该试验基础能够为确定护栏和翼缘板地角螺栓连接强度要求指标和混凝土桥梁翼缘板配筋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指标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试验护栏基础可以在桥梁护栏碰撞试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9.
区间隧道两端多为强风化的岩层或残积土,中间较深段常遇到未风化或微风化的高强度岩层,单靠盾构法施工难以完成,多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施工。针对"矿山法+盾构法"新型复合工法,介绍其适用范围、施工过程和优点,并以深圳地铁某区间隧道为例,提出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简析复合支护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为这种新型复合工法的推广及应用给予工程实践指导和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0.
护栏端头事故分析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车辆碰撞护栏端部事故严重性,通过事故形态分析,提出护栏端头碰撞条件与评价标准,并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小型车碰撞护栏端头易造成乘员严重伤害,应采用小型车对护栏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卷板式护栏端头通过卷曲波形梁板吸收车辆动能,碰撞方向加速度为12.5 g,可有效防护小型车100 km/h正面碰撞;吸能箱式防撞垫通过结构变形吸收能量,小型车60 km/h正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0.7 g,侧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6.1 g。研究成果对护栏端头安全设计和标准完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