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60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109篇
铁路运输   104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对已完成实施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结构健康及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SZBHMS)的介绍,综合阐述了研发系统的构建与硬件内容.在系统中选用了基于美国NI公司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设备硬件和基础软件产品,并采用了GPS技术时钟授时接收机等技术.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协调运行,实现了预期设计功能,保证了SZWBHMS系统长期运行的高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2.
回顾了汕头港艰苦创业的历程,介绍了在改革中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已经实现的两个转变,描述了对汕头港未来的展望和切实可行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3.
钢筋混凝土箱型梁桥横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座三跨(17m+20m+17m)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空间有限元来模拟真实的桥梁,进行空间受力分析,得出箱形梁桥横梁的内力分布特点,并用几种简化算法与其比较,得到比较接近实际的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34.
为了确定百米级以上覆盖型高陡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指导边坡现场支护工作,以川西某隧道工程边坡为典型案例开展研究,隧道出口上方为泥石流堆积体。选取上覆土层厚度H、坡面倾角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土体内摩擦角φ、黏聚力c、重度γ、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等参数,开展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基于方差分析和F检验完成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和显著性检验,并开展边坡稳定显著性参数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顺序依次为β、φ、a、H、c、γ、E、μ,其中β、φ、a、H、c为边坡稳定性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地震工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对边坡进行支护,支护位置应选取泥石流阶地坡面缓变陡区域。  相似文献   
135.
舟山马岙5万吨级化工原料码头是舟山本岛北部第一座大型化工泊位。港区自然条件较差,风大、浪高、流急,地质条件复杂。针对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码头使用要求,先后提出了靠船墩、钢簇桩和全直桩排架三种结构选型方案。经综合考虑造价、施工性能及使用后,选用了全直桩排架方案。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达到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早发现、早适应、早决策的目的,分析了隧道入口区域的交通安全现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线诱导系统的改善思路与方法;通过室内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利用眼动仪采集了驾驶人的眼部数据;将驾驶人浏览兴趣区域划分为5类,分析了驾驶人在各区域的眼动参数变化;采用注视点分布位置、视觉敏感区面积...  相似文献   
137.
谢进通 《交通标准化》2010,(14):146-149
沥青冷再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既可简化施工工序,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工期,又可将旧路面结构变废为宝,使废旧材料利用率达100%,具有环保节能、节约工程成本、对交通干扰小的优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8.
为研究轨道交通站台引导员在不同位置的效用情况,利用Wi-Fi嗅探技术收集北京南站地铁14号线站台客流数据,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候车乘客运动特性及引导员影响方式.设计3种相对位置不同的引导员布设方案,分别构建地铁站台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证明了各引导员位置布置方案的在各客流密度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客流条件下,引导员在不同位置时其引导效果不同.在低密度(270人·次/周期)客流条件下,位于站台侧部的设置方式效果最优,均衡度方差较其他2种方案分别下降0.02和0.08,站台二次上车人数分别下降4人和9人;在中密度(360人·次/周期)条件下,位于楼梯口的设置方式效果最优,二次上车人数分别下降了28人·次和12人·次;在高密度条件(450人·次/周期)下,同样为站台侧部方式最优,较其他2种方案,均衡度方差降低0.07和0.1,二次上车人数下降7人和13人.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