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水路运输   2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依托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分析了ADCP走航式测沙技术应用于含沙量较低的连云港淤泥质海岸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主航道疏浚土在抛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扩散运动规律及其对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抛泥作业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约18 km长的围堤对整个工程的投资及施工进度影响非常大.针对当地建设条件提出爆破挤淤堤和排水板充填袋抛石混和斜坡堤组合的筑堤方案,达到了节约投资和缩短施工工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海岸性质分类标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黏粒含量15%~25%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成果,引入黏粒含量作为间接、量化指标开展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深化研究。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大于0.10 mm、黏粒含量几乎等于0%的海岸属于沙质海岸;中值粒径介于0.03~0.10 mm、黏粒含量小于10%的海岸属于粉沙质海岸;中值粒径小于0.03 mm、黏粒含量大于等于25%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黏粒含量介于10%~25%的海岸定名为淤泥质与粉沙质过渡区海岸。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淤泥质海岸研究在海岸工程的应用上提供了新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尤其是徐圩航道为新辟航道,位于南翼海区,自然条件较连云港区存在差异。文中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预可性研究和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可为连云港港航道后续工程和国内外其他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低桩承台挡土墙基础结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桩承台挡土墙基础结构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的两种模型:一种是由桩基础承担承台底面以上全部荷载作用,另一种是由地基土与桩基共同承担承台底面以上全部荷载作用.提出两种计算模型的判别条件以及设计时必须遵循的要求,为低桩承台挡土墙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大唐吕四港电厂围堤吹填工程建设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江苏大唐吕四港电厂围堤吹填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条件、工程设计及施工情况、工程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应铭  赵越  马兴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7,(11):86-9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殷昕  周玲玲  马兴华 《水运工程》2012,(12):184-187
根据工程区波浪小、滩面变化大的特点,首次提出带挡板的半圆体结构,在半圆体顶部增加竖直挡板,可缩小半圆体半径,减少半圆体堤断面工程量,节省工程费用.对其设计计算及经济性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水航道BIM应用存在多源数据文件格式难以统一、大范围场景与小型构件并存难以展现、成果交付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深水航道工程BIM设计成果交付平台的研究。采用统一建模标准、轻量化BIM模型、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了该类工程成果交付难的问题。研究成果表明深水航道较其他工程更具专业独特性,须定制适合其专业模型特征与特性展示方式的BIM应用平台,方能实现基础设施领域深水航道BIM设计成果的有效交付。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该行业BIM全流程的后续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内河干线航道蓝线制定介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兴华 《水运工程》2002,(10):105-110
介绍上海市内河干线航道蓝线制定的背景,意义及作用,制定标准和制定成果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