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5):497-507
目前国际上纤维混凝土衬砌有代替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趋势,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亟待加强。1)介绍日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进行的纤维混凝土承载特性试验的试验组合、加载方法及试验结果。2)介绍日本的非钢纤维混凝土衬砌配比试验,试验采用PP、PVA和PET 3种非钢纤维,采用不同混入率及不同的配比组合进行;试验结果是抗压强度因基本配比的不同而有差异,其顺序为“低发热配比”<“标准配比”<“高流动性配比”;弯曲韧性与纤维种类无关,为提高弯曲韧性,增加纤维混入率是最有效的。3)从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品质管理基准、配比、纤维混入的决定方法、纤维混凝土基准试验的项目及频率、标准配比的决定方法、日常管理试验的项目及频率、施工、非钢纤维品质规格、隧道衬砌用非钢纤维均一性确认试验、衬砌纤维混凝土模拟浇筑试验等方面阐述纤维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管理要领。4)最后指出,在易于发生较大变形的围岩,如膨胀性围岩、挤压性围岩以及土砂围岩等软弱围岩,需要二次衬砌发挥力学功能的场合,采用纤维混凝土衬砌是合适的选择。纤维混凝土衬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如纤维类型的选定、纤维混入率的决定以及确保纤维混凝土衬砌品质的施工工艺等。若有可能,选定一二座隧道进行试验施工,以推进纤维混凝土衬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石家庄地铁1号线的土建工程进度,确保洞通等里程碑工期的实现,通过合理确定里程碑工期目标及工期技术参数,高度重视前期工程工作,主动推动站点按期开工,紧抓关键线路站点管控,狠抓短板单位管理,坚持过程预警、严格节点目标、专项考核和劳动竞赛考核,按照“五保”思路全面推进主体工程建设,按照“洞通为本,三通咬合,压茬推进”的工作思路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同时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强化安全质量、深入对接设计、确保物资供应保障履约,主动替政府与业主着想,帮政府与业主想办法,形成“双铁”建设管理机制,有效保证了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3.
陈元化  何泰源 《隧道建设》2014,34(Z1):233-239
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化南港项目为将既有横交排水箱涵避开新建南港地下车站结构体,并依照现行台北市下水道设施标准以5年1次暴雨频率以改善区域排水,将排水箱涵改道,并于穿越南港路二段采用免开挖的管幕钢管及预筑箱涵节块推进工法,以维护公共管线功能及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本工程于南港路两侧设置出发井和到达井,各以40 cm预垒排桩及1~2阶H型钢内支撑系统,穿越南港路箱涵推进段长约22 m,且覆土深约3 m,采用水平打设27支216×8 mm管幕钢管,密排管幕钢管内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强度fc’=210 kg/cm2;于出发井管幕内采用推进工法将刃口及22个2.1 m×2.4 m预筑箱涵节块逐步推进至到达井,并于预筑箱涵节块间施作连结及背填灌浆,施作2座人孔。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卓  马超 《隧道建设》2016,36(11):1337-1342
为了准确预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及综合分析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和围岩裂隙6个主要因素作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价指标。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权重有较大差异,为避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进行评估。在对突涌水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优化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隧道进行突涌水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一致,并结合超前预报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避免了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以期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航道疏浚对水下隧道结构的影响,选取海陆交接处的隧道段作为分析对象,考虑隧道围岩为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连续介质,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航道疏浚对结构变形、受力的影响,重点对航道放坡疏浚条件下放坡坡度、回淤厚度及疏浚工序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航道疏浚清淤增加了沿隧道纵向的差异变形,且影响较大的水域段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隧道顶部,而最大等效应力则出现在隧道两侧;航道疏浚放坡坡度大小除了与坡体本身的稳定性相关外,在水深一定条件下,坡度的改变对结构水域段和陆域段的影响甚微,主要影响到放坡段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速率,实际工程中应综合经济性评价与效果分析确定疏浚坡度的取值;此外,回淤、再清淤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也是航道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引言传动系统不仅是影响车辆机动性的核心部件,也是致命故障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传动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车辆故障预测诊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车辆传动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存储并快速检索大量的、有噪声的、模糊的、不完全的、疏密不均和随机的监测诊断数据,提取隐含在数据中的知识规则、模式和关系,自动进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中软体排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建立悬链线模型,分析排体的受力特点,计算排体的抗倾、抗滑和抗漂浮稳定性,并对比分析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明显提高了水下沉排的安全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为复杂条件下的水下沉排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为1∶100的整体模型,进行某宽浅河道低水头水电枢纽口门区的通航安全性研究。采用ADV三维流速测量系统进行流速测量;采用标准矩形量水堰控制模型流量;采用差动式尾门调节模型水位。由于河道地形及枢纽布置的原因,上游口门区流速过大,下游口门区形成大范围回流。通过扩大河道过流面积,移除下游河道中心连续小岛,增加闸孔等措施,减小下泄水流流速,改善河道整体水流状态;通过加长导航墙,改变导航墙透水面积,优化口门区域地形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受用地条件限制常距江较近,口门区水流受主河道涨落潮牵制作用明显,水流流态复杂,极易造成口门区泥沙淤积、岸坡冲刷及引航道横流超标等工程问题。为此,设计出可以改善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的梯级堤头结构形式。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涨潮引水情形下,主河道水流折冲转向入引河的夹角减小,水流更为平顺地进入河道,减小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同时减小了引航道口门横流流速;在落潮排水情形下,堤头上下两级平台间可供水流通过,减弱水流顶冲主河道的强度,使得堤头下游回流范围减小,有利于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20.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