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337篇
综合类   229篇
水路运输   181篇
铁路运输   192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TD-LTE(分时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实际测试数据,证明TD-LTE技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大带宽传输能够实现多业务承载,具备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业务整合的条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的安装要求,说明T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专网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HXD1B型机车的故障特点,针对机车运用特点、故障概率、机车整体质量,介绍江岸机务段在修程修制方面的管理与实践经验,利用先进的监控检测手段,调整适合的工艺范围修程,达到了有利于和谐机车维护保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铁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设计考虑因素及地铁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主流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一12层住宅楼坐落在厚约40 m的杂填土场地上,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楼体严重倾斜。在分析其倾斜原因的基础上,对复杂深厚填土地区建筑物的纠偏加固措施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桩周应力释放+截桩迫降的综合纠偏方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使得大楼最终倾斜率由13.76‰回归到2.8‰,满足规范要求。提出了截桩迫降的基本原理及理论计算公式,该工程填补了国内在深厚杂填土回填场地(包括填土、饱和填土、回填块石层等)上高层建筑纠偏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保水材料的选用是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植被建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超吸水纤维(SAF)和保水剂(SAP)的保水性能开展各项测试,明确各产品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在去离子水中,SAF和SAP的饱和吸水倍率分别约为150 g·g~(-1)和233 g·g~(-1),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20 min和180 min;(2)SAF和SAP的吸水倍率都受pH和盐分影响较大,吸水率随p H值的增加呈倒"Λ"型变化趋势,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优;水体中电解质浓度越高,吸水倍率越差;(3)在室外条件下,SAF对土壤中入渗水的截留效果和保水性能均优于SAP;因此建议在边坡植被恢复等工程中应优先选用SAF作为保水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学院路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进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立了对导洞内土体进行深孔劈裂注浆措施,加固土体并形成隔水层,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降水,节约了场地,消除了因降水造成地层水土流失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也避免了城市地下水资源浪费。将原来柱洞法的6导洞改为8导洞,钻孔灌注桩改为人工挖孔桩,并对车站结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在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先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会对后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双线隧道盾构掘进完成后地表沉降存在差异性。依托天津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掘进工程,基于FLAC3D软件建立隧道掘进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从隧道开挖变形、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先挖线路对后挖线路变形特征的影响,验证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导致地表沉降的叠加效应。为保证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不超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盾构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出渣量等因素对地表最大沉降量的影响,有效指导盾构隧道施工参数的选择,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论:(1)前序次开挖隧道对后序次开挖隧道的隧道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均存在叠加效应影响,后序次开挖隧道的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均略大于前序次隧道的对应沉降值;(2)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显示,实测地表沉降值相比数值模拟计算值分别高出5. 78 mm、4. 97 mm,隧道的管片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均在5%以内,数值模拟计算误差均处于可控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3)本研究结论在城市地铁盾构(TBM)法施工领域,对地表沉降控制方面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操作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研究双线盾构下穿时既有地铁盾构隧道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以北京地铁14号线隧道近距下穿地铁15号线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既有隧道沉降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及盾构施工参数的分析,阐明既有隧道的沉降规律,总结控制沉降的盾构施工参数经验,验证沉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论:(1)既有隧道的沉降始于盾构刀盘距既有隧道1.5~2.0倍洞径处,在既有隧道前后1.1~1.3倍洞径范围变化最大,但受先后施工的二次扰动影响并不明显;(2)盾构掘进速度保持60~80 mm/min,合理且较高的顶推力、土仓压力、注浆量,可确保在快速通过穿越区域的同时抑制既有隧道的沉降;(3)通过注入双液浆、克泥效浆液对土层进行加固改良,设置聚氨酯隔离环,可减小既有隧道的后期沉降;(4)本研究成果可为盾构穿越施工影响下既有隧道的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存在的 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重庆原规划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外其他城市在解决轨道交通长大线路方面的经验,针对重庆特有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轨道快线的概念,并阐述轨道快线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汽车维修中几种常用胶粘剂的特性及其应用范围.并对胶接维修工艺中的胶接接头型式设计、工件表面处理、配胶、涂胶、固化及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