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30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永生  马运义 《船海工程》2011,40(2):64-65,69
为了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模糊水位控制器的稳态性能,结合常规PID控制的优点,设计蒸汽发生器水位的模糊-PID复合控制器。运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与Simulink模块,实现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仿真,对蒸汽发生器大幅度降负荷工况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模糊-PID复合控制既具有模糊控制的良好动态性能,又具有线性控制的良好稳态性能。模糊-PID复合控制特别适用于具有大滞后、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2.
提出一种由尾舵独立控制潜艇深度和纵倾的模糊控制方法,阐述单尾舵在低噪声控制中的优势。针对单尾舵控制特点,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能大大降低潜艇的打舵噪声和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23.
多种群变异遗传算法在舰船概念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寻优速度较慢、存在"封闭竞争"等问题,利用生物界中存在的"杂交"优势原理,提出以多种群变异为基础解决以上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并通过美国SSG(X)潜艇概念方案实例对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船舶运动的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模糊控制原理出发,确定船舶运动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根据典型的阶跃响应指定航向控制的模糊规则。结合自抗扰跟踪微分器技术和模糊积分环节,完成船舶航向运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对3种典型工况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在船舶航向运动中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并具有超调量小、调整时间短、鲁棒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潜艇是一个典型的、庞大的、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对潜艇的设计方案运用人机工程原理进行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于充分发挥人员和机器的效能,提高潜艇的可靠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机-环境系统存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难以模型化的概念和因素,所以文中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选择了评价因素,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确定隶属函数,对通常状态下潜艇内部人-机-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评判结果.评判结果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设计、评判潜艇人-机-环境系统的时候是一种简单、经济、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6.
内置式调整水舱属于耐压液舱,而耐压液舱是耐压结构中最复杂的结构.参照前苏联的“耐压液舱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设计了单壳体潜艇的内置式调整水舱的新结构形式,确定了主要参数,并在耐压液舱承受与舷外水相等的压力时,对内置式调整水舱区域的耐压船体、耐压液舱壳板、实肋板等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27.
潜艇的集体逃生舱是一种新型脱险装置,可有效地提高失事潜艇艇员的自救能力。本文在设计、计算中,采用求解结构的非线性屈曲问题,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漂浮耐压体结构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艏水平舵位置对于艉部流场的影响,将艏水平舵布置在指挥室或主艇体上(分别称为围壳舵和艏舵)。通过对SUBOFF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网格划分方式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围壳舵和艏舵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采用较好的流线型指挥室的情况下,采用艏舵形式有利于艉部伴流场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9.
综合叙述AIP技术在潜艇上的研究及应用,从效率、噪声振动、热辐射、安全性、经济性及影响潜艇暴露率等方面分析各类AIP系统的优缺点,认为小型核动力装置是彻底减小常规潜艇暴露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潜艇实艇阻力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潜艇阻力预报的方法和特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SUBOFF潜艇的主艇体模型和全附体模型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进行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将低雷诺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获得潜艇粘压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规律,对潜艇实艇阻力预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