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86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粒化聚合物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粒化聚合物PR PLAST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粒化聚合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发现掺量增加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也随之提高,在掺量为0.5%时动稳定度提高约3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低温抗裂性有少量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粒化聚合PR PLAST能有效的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并对其他性能也有所改善,且掺加方法极为简便.  相似文献   
42.
液压破碎锤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液压破碎锤的动态性能,以YC70型液压破碎锤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破碎锤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编制的仿真程序进行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在2%以内,从而验证了数学模型与仿真程序的准确性;液压破碎锤工作过程中,冲击活塞始终处于剧烈的变速运动状态,其加速度可达623.9 m.s-2,最大速度可达7 688 mm.s-1;换向阀亦处于高频换向状态,换向阀芯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有较大波动,而且2个极限位置与阀体有较强烈的冲撞,但对位移影响不明显,也即对上腔所控液压油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
为改善水库防淤营运功能,以加速水库治理及维持水库营运寿命,将台湾南部之曾文水库永久河道放水道控制闸门由何本阀(Howell Bunger valve)更换为射流闸门,除新设3条隧道分别提供施工维护及通气需求外,配合射流闸门闸室空间需求,将原何本阀闸室往上方扩建,并设置双轨电动吊车,解决何本阀因排砂磨损与空气量不足及后续设备维修更新运输等问题,于台洪期间优先开启射流闸门之设施,排除异重流或浑水潭高浓度泥砂,减少水库淤积与提高水库排砂效益,以提升水库营运操作之安全。  相似文献   
44.
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道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桑音低、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因此沥青路面较水泥混凝土路面更适用于城市道路。但沥青路面也存在着抗弯拉强度底、面层的温度稳定性较差等缺点。下面就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怎样预防裂缝做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5.
高军凯  贺会萍 《隧道建设》2009,29(5):569-573,58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始发竖井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地连墙厚度最厚、成墙深度最深、开挖深度最大的工程案例。作为典型的超深基坑工程,该工程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下连续墙逆作法辅以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等施工手段,解决了竖井开挖和支护施工带来的一系列结构稳定问题,避免了传统基坑支护方法带来的各种施工风险。结合工程施工情况,阐述了逆作法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及控制要点,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46.
浅埋大跨软弱地层隧道动态反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军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07,27(2):57-59,95
宁(南京)淮(淮安)高速公路某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层软弱,采用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通过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监控量测等手段,对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在确保施工安全、优化设计、指导施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7.
48.
盾构隧道是采用管片通过环向和纵向接头连接起来的隧道,常建于较软弱的地层之中,抗震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地震对盾构隧道的影响,保证隧道的安全,基于成层重复反射理论,采用针对工程实际场地特点而合成的人工地震波,计算出工程场地地层的地震响应;再利用反应位移法对盾构隧道横断面方向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考察了该隧道地震时产生的位移和断面内力,计算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并提供了一种合理和实用的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9.
预付卡作为近年兴起的消费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主要支付方式。结合青岛地铁实际情况和预付卡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现状,对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0.
轮对旋修是机车轮对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保养方式,旋修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轮对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而在传统的轮对旋修中主要是通过固定旋修策略和工程师经验旋修进行的,这并没有考虑每个轮对的特殊性,同时存在着大量主观因素。因此,笔者提出一种机车轮对优化旋修的方法,利用机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轮对磨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考虑车轮使用寿命,旋修次数和经济效益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策略可以有效的减少轮对的旋修量,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