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30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3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通过水槽中试验,研究心滩守护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沙运动特性。并基于数学模型结果分析了心滩守护工程带来的栖息地适宜度变化,为后期对心滩守护类型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先对各类运输方式做了概括论述,在着重考虑时间因索的前提下对运输方式的选 择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最小花费来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了该摸 型的求解过程,有助干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63.
城市交通控制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先对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城市交通控制的新发展,对城市交通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指出了未来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 — 智能化、集成化.  相似文献   
64.
65.
本QC小组就补充完善钢结构设计节点,制定相关的放样工艺与实施产品放样的精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攻关,并取得了成果。本文就此次活动的情况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位移变分原理,求得了水泥路面接缝不同约束蛙的位移公式,并得到了填实为Burgers体时的位移解,计算表明,约束缝宽对接缝位移有较大影响,必须结合施工条件由计算确定疑宽。本文结果也可供桥面及其它种类路面接缝的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揭示钢桥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实际受力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大跨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的瞬态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不同层间接触条件时,对铺装层静力和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完全光滑条件下不同加载周期、不同铺装层模量以及不同铺装层厚度等对铺装层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完全光滑和完全连续接触条件下铺装层的动力响应截然不同,完全光滑时铺装层的最大拉应力为完全连续时的近10倍;加载周期及铺装层模量对铺装层的动力响应影响不显著;铺装层厚度对铺装层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当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完全滑动时,6 cm左右的铺装层厚度是最不利的。与静力学计算结果相比,动力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8.
黄卫 《轨道交通》2008,(8):14-16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居民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叉好叉快发展,是城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9.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疲劳裂缝扩展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裂缝行为机理,分析了铺装层疲劳裂缝扩展阻力曲线,利用复合梁疲劳试验数据,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铺装层裂缝启裂、扩展直至失稳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疲劳裂缝扩展阻力曲线形式与材料类型和"铺装层 钢板"复合结构有关系;当天然初始裂缝长度为0时,疲劳裂缝扩展一般存在3个阶段:起始扩展区、稳态扩展区和失稳扩展区,此时复合梁的疲劳寿命接近800万次;当初始裂缝长度为10 mm时,疲劳裂缝扩展直接进入失稳扩展区,疲劳寿命约为200万次;裂缝增长率与荷载作用次数之间存在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可见,钢桥面铺装层宜选用空隙率小、易密实的铺装材料,同时可根据荷载作用次数推断出铺装层疲劳裂缝的状态。  相似文献   
70.
20世纪中后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各行各业的渗透催生了综合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新趋势。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机场的智慧化建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智慧机场建设方兴未艾。然而,当前中国智慧机场建设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各不相同,对智慧机场的理解尚不统一。因此,亟需构建智慧机场体系框架,厘清智慧机场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推动智慧机场的协调化、规范化发展。针对上述需求,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明确了业务生产设施、业务生产设备、业务协调中心及交通运输工具共17个领域4类物理实体和生产运行保障用户、管理用户与社会用户共20个部门3类用户,划分了空中管理、飞行区管理、旅客服务、航空物流、应急保障、运行管理、商业管理、陆侧交通管理和企业管理共九大功能域,设计了包括9个逻辑子系统的智慧机场顶层逻辑框架及相应的信息流程,并针对逻辑框架建立了以8个中心为核心的智慧机场顶层物理框架及相应的信息流程,最终形成了面向机场全业务体系的智慧机场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有助于明确对智慧机场的理解,促进智慧机场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智慧机场建设的标准化与协同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