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临港产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从空间范围来看,沿海各省份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水运的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体现出显著的空间和行业差异特征。在收集整理2017年沿海13个省市142部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沿海省市水运利用程度进行空间及产业特征分析,探讨沿海省市水运行业在基本流量、产业影响力、产业感应度等方面的差异,总结沿海各地区对于水运利用程度的空间和行业特征规律,并对“十四五”期我国沿海省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可为我国临港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文章选取3种旧沥青混合料掺量(15%,30%和45%)、3种温拌剂用量(2%,3%和4%)和3种旧沥青混合料粒径组成(0~5mm,5~10mm和10~19mm),进行正交设计,通过冻融间接拉伸试验,按照方差分析方法和F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TSR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温拌剂用量RAP掺量RAP组成。随着温拌剂掺量增加,水稳定性变差;同样随着RAP掺量增加,水稳定性越差;RAP颗粒组成对水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着力推进11个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的发展目标,由此为沿海港口的分层次优化发展提出了具体方向。作为更高层次的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海港肩负着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引领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区域港口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我国沿海港口的分层次发展特点以及国际枢纽海港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提出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的战略要求、具体内涵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推动国际枢纽海港的分类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预判长三角港口面临的最新政策机遇、需求特征和码头建设重点,对做好“十四五”水运规划中期调整、优化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等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分析了涉及长三角区域港口建设的关键政策机遇,科学预判区域港口分货类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和结构化特征,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未来3年区域码头的重点建设路径是,推进中小码头和老旧码头升级改造,超前谋划码头后方储运设施建设,推动集装箱码头设施能力提升和后续岸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重大件设备、商品汽车等专业化码头建设等。相关结论将为做好长三角区域港口规划调整、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评估我国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我国临港产业发展优劣势,以11省市的61座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和相关方法计算我国各沿海城市的临港产业产值,并从总量、行业角度和城市贡献度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沿海城市及沿海城市的临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到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沿海城市中临港产业较为发达,超过3成城市临港产业产值接近或超越1 000亿元规模,其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范围内聚集最为密集,61座沿海城市可分为4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