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云贵川藏等山区铁路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效率低,风险高,难度大,适用性差,局部艰险地段调查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应用"3S"集成技术软硬件的优势,总结出一种新的调查方法,以应对艰险复杂山区铁路调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奥维互动地图及无人机等具有"3S"集成技术的数字化软件、新型移动终端的特点及其优势,然后总结了调查新方法的流程体系,结合项目应用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与常规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基于"3S"集成技术的调查新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风险低、适用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复杂艰险铁路调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在川藏等艰险山区铁路调查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从冲击压实技术的原理着手,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介绍,给出冲击压实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对试验路段主要技术指标如压实度、弯沉以及平整度的检测,证明冲击压实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根据路段电动自行车与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将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交通流造成的延误 分成两种: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小于电动自行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和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大于电动自行 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在考虑车道宽度、乘客上下公交车、电动自行车的疏散率和到达率等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运用流体模拟理论,建立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车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各 影响因素与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造成的延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建 立的延误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延误模型对通过路段的公交车数量的设定、路段上的公交车站数 量的设定,以及某处是否需要设港湾式停靠站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4.
地铁隧道下穿人行地下通道施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新街至观音桥区间隧道为背景,针对地铁隧道近接下穿人行地下通道时该隧道的开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人行通道入口处挡墙是否加固对该挡墙及隧道在开挖中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该挡墙进行加固,可以减小施工过程中挡墙的位移和隧道断面最大主应力,从另一侧面反映开挖过程中挡墙及隧道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分析结果可以为同类隧道近接下穿结构物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In及In-Sn电极电还原CO2动力学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对所制备的In及In-Sn电极分别进行了电还原CO2的动力学参数测试.通过极化曲线测试了这2种电极的电荷传递系数α及交换电流密度i0.In及In-Sn电极上电还原CO2的电荷传递系数分别为0.0695和0.0423,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0.463 A/m2和6.665 A/m2.通过交流阻抗谱测试了In及In-Sn电极电还原CO2的法拉第阻抗,分别为13.972 Ω和10.466 Ω,In-Sn电极上的表面电容大于In电极.测试结果说明了In-Sn电极的电活性要高于In电极,电极比表面积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电极活性高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In及In-Sn电极电还原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电还原技术在降低"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及消除密闭环境的CO2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用于电还原CO2的In及In-Sn电极,在三电极测试体系及电解槽中,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活性及稳定性测试.在常温常压和2 000 A·m-2的电流密度下,所制备的In和In-Sn电极(43 cm2)电还原CO2,生成HCOOH的速率分别达到0.585 L·h-2,0.922 L·h-2.在40 h的电解测试中,两者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n-Sn较In具有更高的CO2电还原活性,是一类更具应用前景的电极.  相似文献   
27.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道路交叉口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泡沫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介绍其在某城市交叉口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并对养护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维修的交叉口整体病害较少.尤其是裂缝类病害,采用的再生结构较为彻底地消除了基层的病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加铺面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对再生基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8.
杨忠超  杨雷  巴添 《水运工程》2022,(8):114-120
丹溪口滩险治理是渠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草街电站成库后水位上升及洪水冲刷导致江心洲左支汊发展和岸坡崩塌,严重危及右岸航槽稳定以及左岸居民财产安全。拟采取护岸、封汊、挑流和固滩的措施加以整治,提出了4个整治布置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模和极限冲深公式对各个整治布置方案开展了多级流量计算,通过流速、流向和冲刷深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优选推荐整治方案:顺直斜坡式护岸阻止丹溪口左岸持续崩塌,锁坝防止左汊进一步变深变宽,江心洲头设置鱼嘴形护坝减小冲刷。研究成果可为渠江丹溪口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刘杰  巴蕾  刘宁  夏陆军 《水运工程》2002,(S1):101-108
在中东某码头升级改造工程中,推荐采用灌注桩墙与重力式结构组合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受力特点,有效解决码头前沿线前移、水深加大、码头上部荷载大幅增加、水平位移要求严、减小高基床扰动等技术难题。采用强度折减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对该组合结构统一模型的结构稳定、桩墙内力和码头水平位移等主要技术指标开展Plaxis有限元分析,并对比不同桩墙和拉杆水平刚度下的结构稳定、内力及位移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墙和拉杆的水平刚度对组合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桩墙内力的影响基本一致,均是随着二者的水平刚度降低而降低;拉杆的水平刚度降低引起水平位移的增加,而桩墙水平刚度的降低则有利于降低一定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30.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当今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引气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对混凝土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失重率做了具体分析,并且对试件从外及里各部分进行了毛细吸水试验.结果表明:引气混凝土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抗冻性,失重率仅为0.3%,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较差,100次循环后失重率达到0.9%;未掺加引气剂的混凝土试件经不同冻融循环后外部毛细吸收系数A值均大于其内部的毛细吸收系数,试件内外损伤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