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配制满足机场道面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的再生混凝土,采用掺加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外加剂的双掺技术路线,进行了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耐磨性试验研究。抗冻性试验采用快冻法,抗渗性试验采用静水压力法和氯离子渗透法,耐磨性试验采用滚珠轴承法。结果表明:所配制的道面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优于普通道面混凝土,能够满足机场道面要求,抗冻等级高达F250,较普通道面混凝土提高了200%以上,可以满足严寒地区道面混凝土抗冻要求,建议寒冷地区道面再生混凝土的含气量指标为5%~6%,比天然骨料混凝土高1%;道面再生混凝土抗渗静水压力抗渗等级较普通道面混凝土提高了300%以上;道面再生混凝土耐磨性较普通混凝土提高了18%~36%。  相似文献   
42.
PHC管桩在沿海地区应用广泛,然而氯离子的渗透会影响PHC管桩的耐久性.PHC管桩受损后难以发现和修复,影响结构物抗震能力,因此应考虑对PHC桩采取防腐蚀措施.针对PHC管桩构造和施工特点,介绍多种工况下,适合于PHC管桩各个部位的防腐蚀措施,为有防腐要求的PHC管桩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通过拉拔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碳纤维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及硅灰掺量等材料参数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滑移曲线的形状主要与碳纤维筋的表面形状有关,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比无关;碳纤维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粘结强度,是影响粘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掺入硅灰有利于改善粘结性能,但其掺量有一个最佳范围,在本次试验中,硅灰的最佳掺量为0.25~0.35。  相似文献   
44.
马国强  岑国平  王硕太  李剑 《公路》2007,(7):182-185
将室外自然条件下养护的合成纤维混凝土路面板切割成小梁试件进行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同应力比下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是普通混凝土的25~79倍,明显大于室内养护小梁试验的结果。说明掺入纤维可减少路面混凝土中的原生缺陷,对改善路面混凝土抗疲劳性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5.
根据半正定矩阵的满秩分解,矩阵正定性的主对角线严格占优判别法,矩阵特征值估计的Gershgorin圆盘定理等矩阵论的相关理论,讨论了一类未必是主对角线严格占优的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给出快速判断这一类实对称矩阵正定的极大极小元方法.  相似文献   
46.
传统的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维修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而采用灌注环氧水下粘结剂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对面积较小的混凝土缺陷进行快速有效地修复,环氧水下粘结剂密度大、黏稠度高,其施工尚无专用设备和工艺。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环氧水下粘结剂的水下灌注施工工艺,为类似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水下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就峡石连拱隧道实例,论述了岩体为Ⅴ级围岩时的三导洞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8.
国内外公路建设中采用的生态工程防护技术,都是在不同的道路环境条件下,针对具体的生态问题而产生的,这说明任何生态工程技术都存在着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文章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域生态环境恢复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9.
抽样调查技术在交通运输统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抽样调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说明其在全社会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中的成功应用情况,并介绍了目前正在全国物公路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案。  相似文献   
50.
为破解南宁市"快环不快"交通困局,对沿线交通节点进行整治改善十分必要.以快速环路邕武立交改扩建工程为例,对城市互通立交改扩建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对邕武立交现状、存在的问题、立交功能及交通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立交改造思路,总结了立交方案选择的要点.基于现状和改造后的立交型式分别建立微观仿真模型,对立交改造后效果进行分析.结论为:立交改造后,交通顺畅、连续,改善效果显著.最后总结指出:城市改扩建立交的功能定位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从征地拆迁、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方案比选;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组织,减少改扩建工程对既有道路交通和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