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1篇 |
免费 | 26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47篇 |
综合类 | 936篇 |
水路运输 | 865篇 |
铁路运输 | 490篇 |
综合运输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描述了航测与遥感技术与装备近几年的现状与发展.介绍了用于航测的数字成图相机(DMC)、三线阵传感器、航空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技术(LIDAR)等新型航测传感器,几种超轻型飞机和无人飞行器航测平台以及DGPS/IMU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迅速的高分辨率遥感、微波遥感和高光谱遥感的原理、现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程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3):11-14,18
运用子空间辨识数值算法直接辨识出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系统的状态方程,对系统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后获得模态频率和阻尼比,运用稳态图来确定系统的物理极点,最后获得所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利用此法,对轨道交通车辆垂向仿真模型进行了模态参数辨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以轨道不平顺作为车辆输入、以车体和构架的位移响应作为系统输出进行辨识,则即使在噪声信号较大时,仍能获得良好的识别效果;运用仿真模型的加速度输出信号进行辨识时,车辆模态参数的识别精度受噪声影响很大;当噪声信号为原信号的5%时,以构架加速度作为输入、车体振动响应作为输出,仍能有效地识别车体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牵引系统线路接触器故障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广州地铁3号线牵引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系统实际故障为例,分析3号线在运营2年后出现的一些硬件故障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经实际装车试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用两个简单的桥例阐明了换算弹性模量法中老化系数公式的由来。它将有助于读者对混凝土徐变和收缩次内力计算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8.
由路基沉降引起的无砟轨道上部结构过量下沉会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进而降低线路运营安全性及行车舒适性,由于天窗期时间短,选择高效的抬升处置措施是当下高铁运营维护的重难点之一。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安全,通过ABAQUS内嵌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子程序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进行无砟轨道机械抬升模拟,并与室内实验、现场作业等手段结合,提出一套适用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过量沉降的机械抬升及注浆加固快速修复方法,现场验证其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支承层底部机械抬升时,抬升点布置间距宜为1 m;抬升时需在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放置30 cm×30 cm的钢垫板,以保证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单块轨道板单次抬升限值为4 mm,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机械抬升方法:分步抬升法。室内实验表明: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作为注浆加固充填材料满足现场施工及长期服役要求;现场抬升及监测结果表明,抬升方案设计合理,线路平顺性恢复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停车场有效停车泊位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基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先通过灰色单因素预测模型对有效停车泊位时间序列进行修正处理,再基于分步式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修正预测值进行运算,并通过马克科夫链预测模型得到更精确的预测区间,并利用实际案例分析,对模型的预测精度、稳定性、拟合度和训练时间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降低初始数据波动性的干扰,与传统神经网络相比,预测结果误差波动性降低了10%~19%,稳定性提高了27%~33%,拟合度提高了10%~15%,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