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258篇
综合类   250篇
水路运输   218篇
铁路运输   147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面向三维重建的视图坐标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面法几何学和工程制图的投影原理和制图规则,讨论了一二维坐标系下的各视图图形坐标到空间投景坐标的转换策略,通过引入二维半中间坐标系推导出了映射算子,并建立了各视图间对应点坐标在统一二维坐标系下的联动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922.
总结了1300客位/1800m车道客滚船在内装设计方面的一些概况和特点,在新材料使用、空间设计、效果装修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23.
为了减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引起的压力波动,研究了联络通道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特性的影响.建立了3节编组高速列车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以及k-ε方程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高速列车通过联络通道时隧道的气动特性,研究了设置联络通道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及不同的通道间距对隧道压力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联络通道隧道相比,列车通过连通开孔隧道的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通道对初始压力上升、下降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对膨胀波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联络通道的设置使隧道压力波的波形呈现局部锯齿状.  相似文献   
924.
在交通强国、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以及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背景下,四川水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提出新思路、研究新对策、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分析四川水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体评价四川省水运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全面研判新时代内河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发展模式、发展定位、发展格局、发展动能、发展业态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为推动四川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5.
刘阳  舒晓明  徐畅  何阳 《水运工程》2023,(11):193-197
针对实际长距离控制测量中,传统水准测量费时费力、受地形影响大等问题,进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高法取代四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研究。依托某运河工程,以GNSS测高法所建控制网数据为基础,利用省级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高程模型对控制点进行正常高转换,求得控制点的1985国家高程结果,并与第三方水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GNSS测高法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所依托工程中GNSS测高法可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下,可用GNSS测高法替代传统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926.
为提高电动汽车制动时回收的能量,减少能源浪费,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的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首先,根据制动踏板信号得到当前制动强度,结合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策略分别得到前轴、后轴制动力。然后以车速、电池SOC值和制动踏板行程为输入,再生制动占比为输出,创建模糊控制器,且以制动时回收能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运用PSO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最后进行Simulink和AVL Cruise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工况下能量回收提升2.5%,在CLTC-P工况下能量回收提升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