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71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型混凝土齿形丁坝首次应用于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其与水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清晰。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型丁坝的壅水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其它坝型结构对比分析了新型丁坝对过坝水流的影响,进而通过阻挡流量的表征方法对新型丁坝的水流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型丁坝壅水公式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其壅水值,且由于基床的存在,新型丁坝对过坝水流的影响较小,同时,通过阻挡流量表征的水流力计算公式形式更为简便。新型丁坝的引入对长江沿岸水沙及生态平衡起到保护作用,其研究成果可为新型丁坝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对其他新型结构设计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2.
区间数多目标多层次船型方案灰色优选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从多种船型方案中正确选择出一种最佳方案,一直是船舶设计人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船舶技术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船型方案的决策上来,提出了一种区间数多目标多层次的船型方案灰色优选方法,对船型方案进行优选.实例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使用简便,切实可行.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连鞍线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修工程中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设计方法、施工过程、质量评定等的探讨,寻求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金、保护环境、改造旧路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杨忠胜  叶元芬  高云峰 《公路》2007,(11):64-67
在合理假设桩侧摩阻力在桩尖平面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推导了桩尖附近应力场公式,得出了在桩长、桩径、桩周土内摩擦角一定的情况下,桩尖地基应力与桩顶竖向动荷载的时程反应规律。并对影响桩尖地基应力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为桩尖附近其他地下结构的验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历史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近年来长江北支进口段滩槽时空变化、成因和影响机制。利用数学模型,对进口段规划整治方案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周边整治工程实施等综合影响,长江北支进口段拦门沙经历了舌状沙体→崇头暗沙→崇头沙的发展变化,北支进口入流条件恶化;沙体两侧深槽则呈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交替变化的态势,目前主槽位于崇明侧,其走向与南支主流交角已达105°,主流流路极度弯曲。在北支中下段规划整治工程已实施的情况下,进口段的治理已成为北支兴衰的关键;北支进口段规划疏浚工程实施后,进口段流路有所归顺,北支分流比增加0.1%,工程实施有利于河势稳定,可达到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36.
船舶调度闸外编排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优化船舶进闸调度,分析了三峡船闸船舶的平均过闸间隔时间,提出了闸外编排的概念,分析了船舶在进闸调度中的操作流程,以安全性和进闸耗时为目标,建立了闸外编排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将模型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通过启发式方法生成船舶在闸外的排序法则。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闸外编排数学模型切实可行,排序算法可以生成安全高效的进闸方案,闸外编排的实现考虑了船舶进闸时间和安全性原则,缩短了闸次间隔时间,提高了日开闸次数,有效地提高了通航设施的整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7.
大风浪中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机理出发,将模糊数学中的层次分析法理论用到大风浪中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上来,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寻找到了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安全航态范围和在某一航速(或航向)时的最佳航向(或航速),形成了一套“理论航法”,使得驾驶员在操纵船舶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38.
通勤动车组运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群落的快速发展,运行站距2.5~10 km之间、连接自然村庄和乡镇的通勤动车组,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文章对通勤动车组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顶层指标,为通勤动车组设计分析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提升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的决策水平,考虑未来不同的运输需求增长状态对决策者行为心理的影响,提出基于前景理论与直觉模糊集的编组站布局调整决策模型。首先,构建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比选指标体系,涵盖空间分布的合理性、适应性、协调性、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性5个指标层;其次,利用直觉模糊集表征决策者对方案属性的主观评价值及犹豫度,并构造得分函数得到方案属性的综合得分值;然后,引入前景理论考虑决策者在不同运输需求增长状态下的不确定型偏好,结合灰靶决策理论构造三参照点计算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的综合前景价值;最后采用VIKOR决策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通过某枢纽编组站布局调整实例,研究结果表明,A2为最优调整方案,与实际确定方案相吻合,验证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为指导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艰险山区铁路--川藏铁路的重大桥梁工程桥位选择,针对川藏铁路沿线特征,以减灾为核心,以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施工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影响6个方面17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基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G1(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G1)法组合赋权和Vague集-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多属性模糊决策建立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川藏铁路怒江大桥桥位进行评价,得到丢攻高桥方案为最优桥位方案。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对川藏铁路桥位方案评价具全面性和针对性;CRITIC修正G1法组合赋权能提高指标赋权合理性;Vague集-TOPSIS法模糊决策能提高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模糊评价的准确性,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为铁路重大桥梁桥位选择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