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2篇 |
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51篇 |
综合类 | 722篇 |
水路运输 | 734篇 |
铁路运输 | 500篇 |
综合运输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17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近期国际曾发生多起重大隧道火灾灾难,隧道火灾安全议题已获得全球普便之重视。目前学术界与工程界多采用缩小尺寸实验或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火场环境进行研究与探讨。然不论实验或计算机模拟最重要的关键为能否充分地反应出实际隧道之火场情境,方能获致合理且有意义之研究成果。检视现今之隧道火害研究,可发现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皆仅简化地假设火场上游无车辆回堵现象,此有违火场上游应发生车辆回堵之实际隧道火灾情境,因此将无法合理地模拟火场上游车辆阻挡风机气流对火场燃烧及烟流所造成之影响。针对此项尚待厘清之议题,本研究首先执行缩小尺寸实验,以均匀风速施加于隧道横断面模拟风机作动所产生之气流,探讨隧道塞车情境对火场燃烧所造成之影响。复执行全尺寸纵流式排烟模式(轴流风机)隧道火灾情境计算机数值模拟,针对火场上游是否有车辆回堵、回堵车体尺寸、火源与回堵车体距离等变因对火场燃烧、温度及烟流所造成之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火场环境及烟流将受有、无车辆回堵、回堵车体大小及火源与车体距离等因素而有不同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222.
为实现某车型前地板下纵梁零件的轻量化设计,消除高强钢冷冲压零件存在的尺寸精度问题,采用补丁板热成形技术对初始设计中的高强钢冷冲压产品结构进行等强度优化设计。在产品优化设计过程中,结合补丁板热成形技术针对零件功能和受载工况对总成进行了材料厚度优化。并使用Pam-Stamp 2G软件对补丁板热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出成形过程中存在的焊点变形问题。通过对焊点数量、位置的优化设计迭代,经实物验证,消除了焊点变形可能导致的产品失效风险。最终实现总成减重24.1%的同时降低了模具投资。 相似文献
223.
逆向左转交叉口已在中国70余个城市实现常态化应用,各地却始终没有形成设置和运用配套交通控制设施的统一做法。当公交专用车道穿过逆向左转交叉口时,必须考虑如何实施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基于此,针对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提出一种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该技术对信号灯设置、信号相位设置、相位显示顺序选择和交通流数据采集提出具体要求。以消除逆向左转车道的交通安全风险、加快优先车辆的运行速度、减少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浪费为目标,设计5组逻辑规则,构成信号控制算法,向优先车辆提供绿灯延长和绿灯早启服务,自动调整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时长、预左转相位的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选取1个典型的十字形常规交叉口和1个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作为试验对象,利用Vissim创建虚拟道路交通环境。在交通仿真试验中,通过D-最优设计生成1 000个高负荷交通需求场景,共进行3 000次仿真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就应用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的交叉口而言,设置逆向左转车道会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影响交叉口性能,对于降低全体车辆平均延误有明显效果,对于降低优先车辆平均延误有一定效果;就逆向左转交叉口而言,将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升级成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 相似文献
224.
225.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常年维持在高位,如何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是相关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本专业建设经验,总结出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融合力,实施"基地共创、学生共培、师资共建、研训共享、文化共融"的"五共"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26.
227.
228.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