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89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271篇
铁路运输   44篇
综合运输   2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In a previously reported study,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were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sails in isolation. Such sails are seen as providing a worthwhile reduction in the delivered power to the propeller and hence the engine generated thrust, with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the CO2 production of diesel engine exhaust. In this paper, wind tunnel testing is used to investigate sail–sail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two sets of four identical hybrid-sails, and the sail–hull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the same two sets of four identical sails in the presence of a bulk carrier hullform. The analysis presented suggests that to build a sail-assisted ship require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sail–sail and sail–hull interac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133.
从集计角度分析了运行多种交通方式的城市交通系统。利用目前已受关注的宏观基本图(简称MFD),描述城市交通的整体特性。以旧金山某区为例,使用现有数据,通过仿真论证如何应用MFD监管真实交通网络。然后讨论了同一路网中不同交通方式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将这些作用纳入包含多种交通方式路网的MFD。研究得到的两个主要结论是:1)证实了已有研究猜想——对市区拥挤区域限行,可提高包括被限行者在肉的所有出行者的机动性;2)公交方式提供专用道路空间可提高所有交通方式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34.
从政策选择上对如何阻止长期以来困扰国际海运业的船舶移籍问题进行探讨,基于对国内外船舶移籍现状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深入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在阻止船舶移籍方面所采取的政府干预与政策竞争策略,指出了中国改善船舶移籍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通过对6502站继电器采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用增加复示继电器、缩短电缆长度或采集电缆单独敷设的方法,减少采集故障发生,确保列控中心识别进路信息采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6.
制动电阻器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保机车、动车制动电阻器整体性能提高,以某型号特种内燃动车制动电阻器传热性能、经济性能、质量以及抗热冲击性能为目标函数建立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并充分考虑各学科之间的耦合效应,采用自适应混沌优化算法对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多学科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制动电阻器传热性能增加11.51%,设计成本下降7.05%,质量减少7.21%,抗热冲击性能增加15.50%,整体性能提高9.97%。优化前后特种内燃动车制动电阻器的安全温度对比实验表明,制动电阻片的安全温度由优化前的500℃提高到优化后的550℃。  相似文献   
137.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三维可压缩、黏性、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隧道-空气-列车三维数值仿真模型。针对高海拔地区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运行通过不同海拔隧道时产生的隧道内瞬变压力及车体表面瞬变压力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压和温度等因素对瞬变压力的影响规律,得到海拔高度与瞬变压力之间的拟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车内外瞬变压力计算公式,进一步研究不同海拔下车内外瞬变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高速列车密封性能对高海拔地区乘客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不同海拔下的列车密封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 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车试验结果峰值的最大误差为13%,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2) 压力波在不同海拔下的传播特性不变,瞬变压力的时程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海拔仅改变瞬变压力峰值;3) 隧道内瞬变压力和车体表面瞬变压力与海拔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瞬变压力峰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趋势;4) 不同海拔对列车密封性指数有不同的要求,0海拔地区要求车体密封性指数不得小于9 s,当海拔超过3 000 m时,列车的密封性指数应不得低于5 s。  相似文献   
138.
分别采用多层次参数扫描(MLPS)算法和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SAPSO)算法对并联式混合动力车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参数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车辆以TEST-CITY-HWY测试循环进行仿真,并将结果与优化前的车辆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MLPS算法优化后,燃油消耗和HC与NOx排放分别下降了11.98%、6.01%和4.03%,但CO排放增加了25.18%;经SAPSO算法优化后,燃油消耗和HC、CO与NOx排放分别下降了13.61%、9.57%、27.78%和18.53%,且电池荷电状态(SOC)比MLPS优化略高.说明SAPSO算法在混合动力车控制参数优化效果上明显优于MLPS算法.  相似文献   
139.
在分析柴油机故障诊断知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化方法对柴油机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处理,采用综合型知识方式来表达柴油机故障诊断知识,采用多库多层次的方式组织知识库,并对知识库采取一系列方式进行管理与维护。应用表明,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0.
为改善高速列车运行舒适度和车下悬挂设备的振动水平,建立了车辆-设备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车辆系统振动加速度频率响应函数;结合轨道不平顺激励谱函数计算了车下悬挂设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联合人体舒适度加权滤波函数计算了车体振动参考点的垂向舒适度指标;引入目标级联分析(ATC)法逐层分解车辆-设备系统振动指标,构建了车辆-设备系统两层指标分解数学模型,采用指数罚函数策略协调两层振动指标之间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以车辆运行舒适度和车下悬挂设备振动加速度为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以车下设备悬挂刚度和阻尼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模型;联合车下设备悬挂参数动力吸振器(DVA)设计法对比探讨了ATC法在复杂车辆系统参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DVA设计法相比,ATC法优化后车辆中部舒适度在300 km·h-1工况下提高了8.5%,设备振动水平减小了约20%;在全速域区间,ATC法对车体中部的振动衰减是DVA设计法的2倍,且对设备的振动衰减比DVA设计法大4.5 dB;与优化前相比,ATC法优化后车辆中部舒适度指标最大提升了15%,设备振动加速度减小了0.18 m·s-2。由此可见,ATC法可以运用于复杂轨道车辆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中,能有效改善车辆系统的振动水平,也可为车下设备悬挂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