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790篇
综合类   781篇
水路运输   677篇
铁路运输   555篇
综合运输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BOT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下,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后的基础设施从会计学的角度而言已经摊销完毕,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些公共基础项目仍然发挥作用.产生着经济效益。对在役桥梁进行剩余价值分析,对于路政部门加强桥梁维护维修、加固甚至新建等决策管理都有实际意义。基于可靠度理论提出了一种折旧方法并用其进行剩余价值计算,为公共项目建设宏观经济的成本分析提供一种量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2.
郭磊  王建强  李克强 《汽车工程》2007,29(5):372-376,400
为避免道路上行驶的其它车辆对车道线识别的干扰,提出了一种结合车辆识别的车道线识别方法。融合雷达数据,车辆识别模块首先在图像中识别出车辆占据的区域;对于每一个车道线识别模块挑出的车道线候选点进行判断,去除处于车辆区域的车道线点;如果有效车道线点数目不足,则利用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结果,确定符合最小风险函数的车道线位置。经过多种工况下的试验验证,该方法能够稳定地对车道线进行识别,准确地提取车道线参数,并且算法对车辆干扰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33.
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CAE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校  郭茂林 《汽车工程》2007,29(7):554-557,549
通过车身开发过程中的CAE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在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的CAE分析流程、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4.
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概括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导航控制技术、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系统在区域交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智能车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5.
该文介绍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市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6.
该文以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工程为例,根据该工程不同阶段的沉管灌注桩地基处理的结果,对中等到严重液化的砂质粉土类地质条件下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7.
本文是对“拌和-摊铺系统的机械配置”一文的进—步发展与完善,构成了配置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施工机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8.
该文介绍了国家康居工程福建晋江兰峰城市花园的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针对康居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中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污废水分流、中水回收利用,区域消防系统集中设置屋顶水箱及消防泵房,并采用节水、环保的新产品、新设备,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康居住宅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9.
锚碇作为承力结构的重要部分,是悬索桥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介绍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的北锚碇开挖与基坑支护的施工情况,着重介绍基坑土石方开挖(爆破)、弃渣运输、基坑边坡防护与排水以及锚碇安全检测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0.
轮胎原地转向离散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轮胎印记范围内的原地转向物理模型,对印记内的胎面进行了离散处理,分析了胎面单元的变形和滑移情况,通过胎体上下表面的力矩平衡,得到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给出不同工况下原地转向时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离散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反应轮胎的原地转向特性,能方便地分析轮胎结构参数及印迹内压力分布对原地转向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