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3篇 |
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84篇 |
综合类 | 1629篇 |
水路运输 | 1081篇 |
铁路运输 | 887篇 |
综合运输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319篇 |
2012年 | 401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400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353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17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81.
本文介绍了公路景观地域性特色设计的探索经验,并针对实例对公路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特色的体现作出了详细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2.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水泥稳定煤矸石、二灰稳定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和试验路的铺筑,得出在缺乏硬质石料而煤矸石储量丰富的地区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作农村公路的路面基层材料是可行的、经济的,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3.
传统的砼受压构件中采用配置箍筋的方法来达到对砼约束的目的.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FiberRe inforcedPlastics,简称GFRP)约束砼圆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并与普通砼圆柱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4.
185.
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加筋土挡墙的试验研究和设计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现有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即动荷载作用下、流固耦合作用下及考虑筋材蠕变条件下的加筋土挡墙结构特性和破坏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6.
187.
结合拟建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上跨既有沙鲅铁路老虎山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评估既有铁路隧道在高速公路施工各工况下支护结构弯矩、轴力及剪力的变化情况,为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时期高速公路自身及既有隧道的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8.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189.
为了克服高速列车旅客界面现有评价模型指标单一、赋权方法主观随意性、缺乏定量分析的局限性,首先,对新型双层高速列车的试验样车展开满意度调查,在此基础上从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出发,构建了由设施尺度、安全设计、功能使用、空间环境和美学设计5类评价准则和36项具体指标组成的层次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一种AHP法(层次... 相似文献
190.
为改善高速列车运行舒适度和车下悬挂设备的振动水平,建立了车辆-设备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车辆系统振动加速度频率响应函数;结合轨道不平顺激励谱函数计算了车下悬挂设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联合人体舒适度加权滤波函数计算了车体振动参考点的垂向舒适度指标;引入目标级联分析(ATC)法逐层分解车辆-设备系统振动指标,构建了车辆-设备系统两层指标分解数学模型,采用指数罚函数策略协调两层振动指标之间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以车辆运行舒适度和车下悬挂设备振动加速度为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以车下设备悬挂刚度和阻尼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模型;联合车下设备悬挂参数动力吸振器(DVA)设计法对比探讨了ATC法在复杂车辆系统参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DVA设计法相比,ATC法优化后车辆中部舒适度在300 km·h-1工况下提高了8.5%,设备振动水平减小了约20%;在全速域区间,ATC法对车体中部的振动衰减是DVA设计法的2倍,且对设备的振动衰减比DVA设计法大4.5 dB;与优化前相比,ATC法优化后车辆中部舒适度指标最大提升了15%,设备振动加速度减小了0.18 m·s-2。由此可见,ATC法可以运用于复杂轨道车辆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中,能有效改善车辆系统的振动水平,也可为车下设备悬挂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