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6篇 |
免费 | 43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87篇 |
综合类 | 1601篇 |
水路运输 | 1528篇 |
铁路运输 | 718篇 |
综合运输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295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402篇 |
2011年 | 407篇 |
2010年 | 423篇 |
2009年 | 399篇 |
2008年 | 389篇 |
2007年 | 396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传统镀锌管因存在易腐、生锈、结垢、泄漏及堵塞等缺陷,被国家列为淘汰产品。通过对多种塑料类新型给水管材的性能比较,指出了PP—R管在卫生及耐压、耐热、耐腐、绝热、抗蠕变,施工、环保等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是民用建筑新型给水管材的首选。对PP—R管建筑安装注意事项及管道线性膨胀、抗紫外线的处理方法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2.
2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制定牵引供电系统分解原则,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为用作牵引供电系统负载状态数字仿真搭建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4.
25.
数字化造船与"e江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造船的发展历程着手,提出了数字化造船的定义及衡量标准,并对日、韩船厂以及中国船厂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江南造船集团信息化实施、CAD/CAM应用的经验和成果,展望了正在建设中的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信息化建设的未来,以期为中国船舶行业数字化造船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6.
27.
为了探究潮位变化与越江盾构隧道的沉降和收敛变形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方法,对上海某越江盾构隧道的监测数据与同时期隧道上部的潮位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江中段隧道在潮位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均匀沉降,其波动性与潮位起伏具有近似的周期性;2)陆域段隧道沉降变化的波动性程度与河流的距离有关;3)潮位变化引起隧道管片断面的横径和竖径产生循环的收敛变形,其横径收敛变形大于竖径收敛变形。以上研究可为越江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隧道开挖多采用钻爆法,可以分段开挖,加快工程进度,与全断面法(使用TBM时)相比施工成本低。钻爆法出渣作业中需要使用高效的挖装机。通过对隧道挖装机双动力的匹配技术、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负荷传感液压系统技术、电控风扇冷却系统技术、电控系统技术等进行研究,完成样机试制,经工业性使用试验,表明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9.
车辆自定位是实现智能车辆环境感知的核心问题之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误差通常在10 m左右,不能满足智能车辆的定位需求;惯性导航系统成本较高,不适于智能车辆的推广.本文在视觉地图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PS与图像融合的智能车辆定位算法.该算法以计算当前位置距离视觉地图中最近一个数据采集点的位姿为目标,首先运用GPS信息进行初定位,在视觉地图中选取若干采集点作为初步候选,其次运用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全局特征进行特征匹配,得到一个候选定位结果,最后通过待检测图像中的局部特征点与候选定位结果中的三维局部特征点建立透视n点模型(Perspective-n-Point,Pn P),得到车辆当前的位姿,并以此对候选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定位结果.实验在长为5 km的路段中进行,并在不同天气及不同智能车辆平台测试.经验证,平均定位精度为11.6 cm,最大定位误差为37 cm,同时对不同天气具有较强鲁棒性.该算法满足了智能车定位需求,且大幅降低了高精度定位成本.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目前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比选时局限于送排式通风的问题,从方案设计角度分析几种不同纵向通风模式的功能特点、适用条件,结合送排式通风与互补式通风的特点,提出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的组合通风模式,并以金门特长公路隧道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通风井送排式”“单通道互补式”“双通道互补式”“吸尘式”4种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果表明: 1)送排式通风受通风井位置影响较大,从运营通风角度,宜设置在上坡隧道中部偏下风方向; 2)互补式、吸尘式通风能够突破通风井选址的限制,但对于超过5 km的隧道,需要设置专用排烟井; 3)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省去送风井,保留了送排式通风的排烟功能,具备比选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