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3篇 |
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88篇 |
综合类 | 1471篇 |
水路运输 | 1136篇 |
铁路运输 | 764篇 |
综合运输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43篇 |
2010年 | 422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428篇 |
2005年 | 289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全垫升气垫船操纵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振幅平面运动机构对全垫升气垫船模型进行了约束试验,测得了作用在船上的水动力,在此基础上用计算机解气垫船操纵运动微分方程,预报气垫船的回转性能,并与实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2.
对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主要海峡航行价值、自然地理条件、气象、海潮流、可供航行状况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3.
34.
35.
人为因素是导致隧道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已有的人为失误分析模型在量化计算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S Reason分析和控制模型,以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的风险事故。结合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该模型相对于现有的S Reason模型提出以下2点改进: 1)以人为失误的控制难度权值为度量,找出风险事故的最优控制路径; 2)通过控制最优控制路径中的人为失误截断风险的事故链,同时利用反馈路径实时反馈控制效果。利用该模型对管片密封材料损伤破坏进行了分析,在该风险的最优控制路径上找出了不同层次人员的人为失误,并对人为失误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所建模型既重视了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兼顾了风险控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为了从服务学的视角准确考量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质量,本文基于交通调查和系统采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解析了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过程和出行者出行的内在特性;基于对出行策略的定义,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对时间、成本与体能消耗三方面的预算对其出行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的系统边界,以价值、能耗与信息为基本维度,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服务质量的三维体系架构;最后分析提出三大预算对于从公交出行生理因素和心理过程两个基础层面揭示出行行为机理,是从乘客对服务感知视角对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更为客观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7.
38.
基于乘客感知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城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多侧重设施指标水平的统计分析,而对公交服务主体——乘客感受考虑不足的现状,引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提出了以乘客感知和期望之差为基本依据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北安跨线和成都市119路公交线路为案例,通过分析实际调查数据,量化评价了两条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票价、候车时间、车内空间、换乘便利性是公交服务亟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提出一种轨道竖向振动能量采集的新方法.基于轨道竖向振动的激励模型,建立轨道竖向振动理论模型;基于压电陶瓷,建立轨道振动能量转换耦合模型.初步探讨了轨道振动能量采集对轨道安全性的影响,同时对轨道振动能量采集的规模和最佳负载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电能以短暂、爆发性的方式输出,需要匹配快速能量回收电路与储能元件.所提出的轨道振动能量采集方法为轨道竖向振动能量采集、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Urban arter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been broadly studied, with the major focus on average travel time estimation. However, in view of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interrupted flow,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has become a critical step in determining arterial level of service (LOS). This article first presents a stochastic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classic cumulative curves and probability theor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delay variability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s a dominant part of the link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This serves as a basis for arterial travel time estimation, which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a convolution of individual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hen appli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ravel time along one arterial in Shanghai, China, with abundant 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AVI) data sources. The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is evaluated thoroughly at 30-min intervals, with promising results achieved in comparison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he estimated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are utilized to illustrate the probability of multiple LOS ranges, namely, reliability LOS.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we might achieve a more reliable and informative understanding of arteri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