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76篇 |
免费 | 249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18篇 |
综合类 | 8896篇 |
水路运输 | 6575篇 |
铁路运输 | 5108篇 |
综合运输 | 8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1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1163篇 |
2021年 | 1518篇 |
2020年 | 1052篇 |
2019年 | 634篇 |
2018年 | 555篇 |
2017年 | 627篇 |
2016年 | 601篇 |
2015年 | 1164篇 |
2014年 | 1455篇 |
2013年 | 1783篇 |
2012年 | 2125篇 |
2011年 | 2129篇 |
2010年 | 2227篇 |
2009年 | 2029篇 |
2008年 | 1913篇 |
2007年 | 2081篇 |
2006年 | 1742篇 |
2005年 | 1577篇 |
2004年 | 665篇 |
2003年 | 342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359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改变,由长江入洞庭湖的荆南四河水文泥沙边界条件随之变化,三口分流量较建库前减少23%,分沙量减少88.8%,三口河道总体由冲淤平衡转为冲刷,其中松西河冲刷占比47%,中水位下松西河河道持续展宽,部分分汊、弯道及过渡河段冲刷较为剧烈,深泓摆动幅度较大,因滩槽不稳而碍航。针对长江-洞庭湖江湖关系变化带来的航道问题,在三峡建库后新的水沙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松西河航道以疏浚和边滩守护为主,固滩稳槽、分段实施的治理思路,以典型的裴家场河段为例制定工程方案,并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对治理思路和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旨在为类似河湖连通长河段的航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3.
134.
以广东某拟建外海大圆筒工程为实例,针对二维理论进行结构设计存在位移偏小的问题,利用Plaxis 3D 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土体的整体空间三维模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拟中采用HSS模型模拟地基土和筒内回填散料,计算不同工况下圆筒本身的变位和土体产生的位移,得出深埋式大圆筒结构的运动趋势,以及筒内回填土强度、筒壁壁厚以及入土深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筒内土体与圆筒结构的运动基本一致,没有形成充分发展的主被动区域,为施工回填最小高度提供针对性建议;壁厚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筒内回填土强度和入土深度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达到一定限值后稳定性结果增长趋势渐缓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5.
136.
通过对关门声品质主观评价维度进行解构,将关门声的主观感知细分为总体响度、厚重感、紧凑感、精致感4个维度,并采用语义细分法结合等级评价法进行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进一步对声品质评价的大量客观参数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找到了与关门声品质4个感知维度相关性在0.9以上的对应客观量化指标,分别为峰值响度、低频能量、响度特征谱包络和平均尖锐。结合某乘用车关门声品质的优化案例,对提出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表达人对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在车门声品质开发过程中能较准确地诊断问题,对汽车关门声品质的评价与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7.
为有效降低出租车运营企业及经营者的经济成本,通过分析出租车的卫星轨迹数据,比较和选取用于电动出租车充电桩选址规划的聚类方法。以上海市电动出租车充电站的选址规划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孤立森林和聚类算法设计异常值检测方法,对相关时段的出租车卫星数据进行清理以及数据可视化处理;比较层次聚类(Agglomerative Clustering)、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K-means聚类、Mean-Shift聚类以及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 5种算法的聚类效果,并选取K-means算法作为充电桩选址规划参考算法。从城市区域划分及企业运营角度确定充电桩选址方案,为未来上海市区电动出租车充电桩的数量和容量配置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8.
139.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