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5篇
公路运输   114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平衡感应信号控制方法,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交叉口各入口排队车辆数的监测,实时改变信号配时,从而平衡各入口车辆排队长度;通过赋予现代有轨电车更高的排队权重,使现代有轨电车与同向机动车流减少停车时间,获得更多的通行时间,从而在保证其他机动车辆通行效率的同时,间接地实现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权。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比分析各入口车辆平均排队长度、最大排队长度、总停车次数、平均延误与平均排队时长,确定各信号相位近似最优的最大感应绿灯信号时长。仿真结果表明,在排队长度与车辆延误方面,感应信号配时远优于定时信号配时;相比单纯的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感应信号控制更注重现代有轨电车和机动车每个乘客的通行权利。  相似文献   
22.
阐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发展现状,对不同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等进行了总结。从动力性、经济性、布置灵活性、控制复杂性和成本五个方面对不同耦合驱动系统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并对其发展潜力和趋势做出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3.
为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引入高抗滑集料(88#煅烧铝矾土)与集料差异磨光原理,采用自主研发的三轮磨光仪、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与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等探究了高低磨光值集料差异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提出了高抗滑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优化方案,构建出不同磨光次数下动态摩擦系数(δDF)与车速的关系模型,并从集料层面分析了差异磨光产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掺一定比例的88#煅烧铝矾土与石灰岩矿料,沥青混合料表层差异磨光效应显著,抗滑性能提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路表摩擦系数与磨光次数及车速的关系;88#煅烧铝矾土的合理掺配比例为沥青混合料矿料质量的25%~50%.研究结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提升与持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揭示地面沉降对不同盾构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以成都地铁17号线来凤路站—凤溪站盾构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灰色理论对总推力、刀盘扭矩、同步注浆压力等9项控制参数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对盾构施工参数敏感性最主要的3个因素依次为推进速度、注浆压力(注浆量)和螺旋机转速;在成都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时,盾构总推力控制范围为19000~41000 kN,刀盘扭矩控制范围为8000~23000 kN·m,同步注浆压力为1~3 bar;灰色理论模型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参数控制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为保证辅机间冷空冷机组在夏季正常运行,开发了辅机喷雾降温装置.在每个冷却三角与百叶窗之间加装喷雾管路及喷嘴,为辅机间冷空冷机组提供细化水颗粒,利用风机的抽力将冷空气及部分细水雾颗粒通过散热器,迅速降低环境温度至设计温度以下,降低机组背压,提升机组出力能力,降低煤耗.现场使用表明,喷雾降温装置有助于辅机间冷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6.
由于防波堤护坡和护脚的抛填均采用规格较大的块石,常规灌注桩水上作业平台的螺旋管打设困难,导致平台基础体系难以形成。根据钢平台原设计方案出现的系列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采用岸侧回填块石+搭设2排贝雷架、外侧1排螺旋管桩的基础支撑体系。结果表明:平台基础体系结构受力和承载力验算合格,灌注桩施工时钢平台未产生较大的滑移突变,沉降较均匀。该水上作业平台安全可靠、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27.
针对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地层时产生的大量高黏粒含量泥浆难以快速脱水的问题,开展PAM类有机絮凝剂与泥浆混合后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泥浆中颗粒沉降速率的变化,通过颗粒粒径、上清液浊度和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分析絮凝沉降效果的差异,并通过比阻试验评价其脱水性能。结果表明: 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为0.12%~0.15%、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添加量为0.06%~0.09%时絮凝沉降效果较好,可在2 h之内降低泥浆约10%的水分; 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无法有效降低泥浆含水率; 3)PAM类絮凝剂通过团聚泥浆中黏土颗粒形成大尺寸的絮团,是实现泥浆快速絮凝沉降的关键因素,APAM对泥浆Zeta电位影响较小,CPAM添加量的增加使Zeta电位逐渐减小; 4)PAM类絮凝剂可加快泥浆的前期排水速率,使泥浆比阻值降低至1013 cm/g数量级。  相似文献   
28.
总结了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摩擦磨损的研究成果, 从润滑油改良、表面改性、动力学特性方面综述了系统的减摩抗磨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讨论了润滑模型、润滑添加剂、表面织构、缸套珩磨、表面涂层与动力学特性对系统减摩抗磨的影响, 分析了系统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活塞-缸套系统的润滑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 润滑状态与添加剂对系统减摩抗磨有较大的影响, 系统润滑状态的不确定性导致多种润滑模型并存, 需进一步建立系统综合润滑模型, 同时需深入探讨润滑油添加剂最佳减磨剂量及减磨机理;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织构、珩磨与涂层)可以大大减少系统表面的摩擦磨损, 由于织构位置分布、加工参数、加工工艺、表面形貌与涂层材料等对接触表面的影响, 表面改性技术减摩抗磨的综合发展相对缓慢, 需进一步研究表面改性减磨的机理与参数优化方法; 活塞-缸套系统的工作条件苛刻, 系统各部件的相互作用相互耦合, 深入探究动力学特性与摩擦磨损的演化规律关系相对困难, 仍需全面考量服役状态下动力学特性与摩擦磨损之间的关系; 未来内燃机整机性能的提高将迫使活塞-缸套系统需具备更高的减摩抗磨性能, 为实现系统经济性与节能减排的目标, 尚需进一步开展系统高效减摩技术。   相似文献   
2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介于城市地铁和干线铁路之间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其服务半径大、运行速度快、服务水平高等特点,可加强中心城区各区域以及与外围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市域快线为例,在分析其线路特点、客流特点和速度目标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站间距和平面线形两个影响中心城区速度目标的因素,通过加减站分析、平面线形优化分析以及越行站分析,对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进行研究,总结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研究过程中应力求考虑的层面,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0.
合理的列车时刻表,可调节在线列车启动、制动情况,增加再生制动能量被启动列车吸收利用效率,减少其在制动电阻上的消耗。结合四列车理想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调节列车停站时间,优化列车运行时刻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停站时间修正量为5 s和10 s两种情况。仿真结果显示理想模型中变电站能耗降低、列车总能耗降低、列车总回馈能量上升,制动电阻能耗降低。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南京地铁2号线时刻表,结果表明变电站能耗减少5%,节能效果明显,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