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4篇
  免费   265篇
公路运输   1574篇
综合类   1971篇
水路运输   1556篇
铁路运输   1154篇
综合运输   2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西安地铁4号线为例,基于线路设施和断面客流特征条件,提出了行车组织的优化方法。根据车站条件进行折返适宜度分析以确定小交路区段,分别以乘客服务水平最高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的约束条件构建目标函数,结合Rail Sys软件仿真得到的线路拓扑结构确定了不同交路区段下的列车运行时分及速度,据此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目标函数,并利用基于隶属度的算法得到了模糊最优解,求解出大小交路的列车编组数量及行车间隔,给出高峰时段的行车方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状态下的线路断面满载率。  相似文献   
72.
以某时速350 km、16辆编组的双层动车组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辆平衡对车辆布局进行优化,并对动车组除车体外的其他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车体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车体相关部位参数变化对车体模态的影响,优化车体结构,确定车辆整备状态下的模态频率。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列车布局方案及编组形式,相比于16辆长编组单层动车组,双层动车组的定员可提高31.8%;通过对动车组其他部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质量降低2.4 t;车辆整备状态下菱形模态振动频率可达10.318 Hz。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SS4改进型电力机车ZD105型牵引电机在洛阳机务段8年来运用情况跟踪,根据电机落修的情况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付诸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旅客列车过站径路优化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定铁路客运站站形布局和列车运行图的前提下,研究旅客列车过站径路优化问题。过站径路由列车的接车作业进路、占用的到发线和发车作业进路拼接而成。以旅客列车的接发车作业进路为决策,以道岔和到发线占用相容性为约束,以最大化接发车作业进路效用和到发线运用效用为优化目标,建立旅客列车过站径路优化的0-1规划模型。设计基于极大列车过站径路方案k剔除邻域系的模拟退火算法。以某客运站为例验证该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对实际问题的描述准确,算法效率较高,适用于求解大规模铁路客运站旅客列车过站径路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GYK型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的组成及主要功能,该设备实现了对轨道车运行的安全监控,能够记录、保存、转储运行数据和语音数据并加以分析,加强了轨道车行车安全的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76.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中国铁路》2010,(6):76-78
通过列举分析英国伦敦等4个世界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以及香港地铁的成功运营案例,对比南京地铁和北京地铁四号线的投融资现状,分别从政府的前期投资、社会机构的参与方式与程度、对公众的影响及适用范围等方面总结各种模式的异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铁路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既有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既有动态轨距优化方案道岔与传统道岔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优化方案可以改善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保持车辆正弦曲线的运行轨迹;但部分动力响应幅值还有些偏大,考虑对即有优化方案参数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等参数,设计了5种新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对比,确定出了最佳方案.再对最新优化方案与既有优化方案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缩减加宽区长度对提高车辆直逆向通过能力、减少尖轨受力是有利的;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对侧逆向过岔而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以钢横梁受力为主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系出现病害的情况,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为超载车辆作用,以及钢纵梁参与了结构整体受力,导致了纵横梁连接部位焊缝处存在较高的应力幅,出现了材料的疲劳破坏,进而对采用大纵梁体系的加固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一座部分斜拉桥主塔鞍座处局部应力分布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说明部分斜拉桥主塔鞍座处局部应力的分布特征。依据鞍座处局部应力影响范围很小的特点,提出设置螺旋筋和索孔端部镶嵌预埋钢板的局部设计补强措施,避免在索鞍下出现危及结构耐久性的有害裂缝。  相似文献   
80.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站接触网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景观设计,探索进行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手段。使接触网系统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接触网景观设计应考虑与所处环境的协调性,对支持结构型式、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性能必选。北京南站经过景观优化设计,接触网系统采用了钢管支柱、钢管硬横跨、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和无拉线下锚双支柱等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可为今后的接触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