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80篇
综合类   136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保证强夯工程的效果,提高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理论水平,开展“强夯法对加宽高填方路基承栽力和不均匀沉降控制”这一课题研究很有必要,其结果将对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并且将会进一步拓宽强夯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2.
最短径路是网络优化中的一个经典问题,Dijkstra算法被公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最短径路的搜索求解算法.本在研究网络一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发现传统Dijkstra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需要搜索所有节点的这一缺陷,通过向搜索节点中引入“度”的信息,提出了基于“度搜索”的改进算法,并根据网络的特点,给出了有向网络和无向网络两种情况下存在“度”差异的算法设计方法;算法的整体结构与Dijkstra保持了一致性,没有算法结构的突变,因而通过修改原有Dijkstra程序和重新设计“度搜索”程序都十分容易实现.该算法提高了最短径路的搜索效率,特别是对稀疏网络,算法效率更为明显,其复杂度小于O(|V|^2).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现行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研究.运用交通分配理论论证了现行计算方法中运量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交通分配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将交通建设项目吸引区内整个路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运量的国民经济效益网络计算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随机选择修理工且修理延迟的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可随机选择修理工且修理延迟的可修系统.假定系统的寿命、延迟修理时间和修理时间均为广义指数分布.通过引进补充变量法并利用广义马尔可夫过程和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出了系统的可用度、可靠度、维修频度和系统等待修理的概率等重要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工作流的概念,根据WfM C(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工作流参考模型,通过对襄樊北机务段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NET平台的功能特性,给出了襄樊北机务段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分析了工作流在襄樊北机务段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GPS沉桩定位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GPS沉桩定位系统主要构成、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数据处理、精度分析及实际应用效果比对等,揭示了用GPS沉桩定位系统替代传统控制方法进行水上沉桩定位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98.
基于单片机课程对教学的实践性要求程度较高,通过在教学中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在课堂上实时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并和传统的单片机教学进行对比,分析了这种教学方式在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时效和效果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
针对共享汽车运营商的油车和电车混合车队调度问题,本文将自由流动式和站点借还式两种运营模式相结合,提出考虑用户用车类型偏好的共享汽车系统优化模型。模型为油车和电车车队分别设置了自由流动式和站点借还式的运营模式,并进行运营范围决策、站点选址和车辆调度优化;运营商优先满足用户的用车类型偏好选择,对无法满足偏好的用户进行补贴。根据优化模型基本特征,设计基于梯度的启发式求解方法,对大规模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针对案例区域,比较有无补贴的混合车队模式和单一车队模式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相比无补贴模式,有补贴模式能够鼓励偏好燃油汽车的用户更多地使用电动汽车,需求满足率从73.4%提高到78.2%,运营商利润提高了46.4%;相比单一类型车队,混合车队能够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共享汽车,用户需求数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100.
CBR-V矿料级配设计方法是基于矿料特征和矿料级配特征的一种设计方法,矿料的特征及其级配的组成非常复杂,要考虑其对合成级配的影响困难较大,所以通过试验数据反映矿质集料的特征状况。由于在试验中集料的不同特征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所以可以认为试验中考虑了集料的各种特征,是一个能够体现集料全部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32组正交试验,获取的CBRmax相比CBR-V法获取的CBRmax小7.6%,说明通过CBR-V法获取的CBRmax值更接近CBRmax。分析表明通过CBR-V法获取CBRmax是可行的,过程工作量更小,效率更高;其采用的强度传递理念是正确的且具有客观唯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