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35篇
综合类   216篇
水路运输   141篇
铁路运输   113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结构及监控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2.
基于AMESIM仿真平台的制动系统仿真模型计算过程复杂、运算效率较低、仿真实时性差,难以适用于长大货运列车实时动态仿真,为此根据120型分配阀工作原理,通过模型等效、动态过程简化等方法,提出一种单元车辆120型制动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仿真效率高,同时易于参数调节和模型修改。  相似文献   
143.
对北京地铁14号线弓网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弓网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测试数据,对接触力分布、接触力最值、弓头振动加速度、受电弓与接触网燃弧现象、定位点处接触网的高度和拉出值等测试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列车在加速区段和通过锚段关节、线岔、分段绝缘器及刚柔过渡区域时,弓头振动加速度变大,接触力突变,局部线路弓头振动加速度有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44.
高铁槽形梁斜拉桥塔梁固接结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昆高铁某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槽形截面斜拉桥的塔梁固接结构模型的试验方法、受力状态、极限承载能力以及传力机理等。研究表明:运营阶段荷载作用下,斜拉桥塔梁固接区的应力水平较低,纵向和竖向正应力在6.5 MPa以内,塔梁结合部具有较强的安全储备;在梁体抗弯强度极限荷载下,靠近固接区主跨侧槽形梁断面最先破坏,固接区截面抗弯强度大于主梁断面;槽形截面边箱梁和桥面板传力特征在主梁和塔梁固接区基本一致,边箱梁为主要受力构件;较之于塔梁固接区,主梁内的桥面板剪力滞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5.
叶峰  苗彦英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5):62--65,71
目前,我国一些轨道公司开始以欧盟RAMS标准为依据,进行安全过程控制的探索,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AMS标准的初衷是仅应用于机电系统,并非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全过程.有鉴于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RAMS流程,将系统按任务划分为策划、初步隐患分析、制定各子系统安全要求、详细隐患分析、各子系统执行安全计划、系统安全调试、系统安全验收、系统安全试运营、系统安全运营、退役和报废共10个阶段,这一流程划分继承了RAMS理念中核心的风险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优点,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过程控制,规定了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强制性工作,采取超前预防模式,实现了系统安全过程控制和安全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6.
基于机载LiDAR数据构建的DEM抽稀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DAR数据构建的DEM数据量庞大,给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对DEM进行抽稀,得到一个易于处理和操作的DEM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分析、对比国内外多种DEM抽稀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坡度的抽稀算法。实验表明,基于坡度的抽稀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抽稀结果,且对DEM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7.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weremultipo tentialcells ,locatedinbonemarrow ,skeletalmus cleandsynovialmembrane ,whichcoulddifferenti ateintoseveraltypesofcells,suchasosteocyte ,chondrocyteandadipocyte[1,2 ] .SeperationofMSCsfrombonemarrowwasrelativelyconveniet ,aut…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束膜开窗神经端侧吻合术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5只SD大鼠一侧腓总神经切断 ,在胫神经外膜开 1mm小窗 ,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开窗处 ,将腓总神经近端吻合到股外侧肌肉内。对侧肢体作实验对照。术后 3月在全麻下行电生理测试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取端侧吻合口部以远近胫神经、腓总神经及端侧吻合口部神经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端侧神经吻合处传播 ,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侧神经传导速度慢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光镜下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 ,分叉离开胫神经 ,进入腓总神经。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纤维及髓鞘面积显著小于正常腓总神经。电镜示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供体神经干可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的神经干 ,侧支再生神经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纤维 ,但质量较差。吻合后供体神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0.
神经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及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转移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再灌注8 h组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清楚,灰质中有少量空泡,但神经元细胞结构完好;再灌注24 h组:灰质中前角神经元细胞破坏严重,空泡形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72 h组:灰质前角中大量空泡形成,尚残存数个结构清楚的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168 h组:灰质中运动神经元消失,残存数个固缩坏死神经元。TUNEL法染色显示,sham组及再灌注8 h后,仅见非特异性染色。再灌注24 h后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至再灌注72 h阳性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峰,主要分布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灌注1周后,灰质结构破坏严重,仅有少量神经元幸存,但其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仍较对照组高。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延迟性瘫痪时,神经元死亡的方式主要是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