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篇
  免费   169篇
公路运输   1205篇
综合类   1039篇
水路运输   967篇
铁路运输   744篇
综合运输   10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风区运营的高速铁路不断出现,需对高速列车的抗横风倾覆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比分析日本的国枝方法和日比野有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CRH5H型动车组建立了横风倾覆静态计算模型,并对车体自重、转向架一系及二系悬挂刚度对列车抗倾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规律,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为风区运营车辆抗倾覆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结束阶段,末班车在路网换乘站内能否实现合理地衔接,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营秩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编制的原则。从站间列车运行时间约束、线间列车换乘衔接、末班列车线间衔接目标等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量化方法,建立了网络末班列车衔接优化模型。以北京轨道交通城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局部路网为实例,编制了网络末班列车的优化时刻表。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可行,对路网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3.
R1线是济南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详细介绍结构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及稳定性控制技术,混凝土刚性防水技术及预制构件应用技术;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设备系统中的可调通风型站台门和隧道嵌装型蒸发冷凝技术等改造工艺,以及"海绵"设施应用、高架车站光伏发电和中压能馈等自然资源利用技术,以期为后续济南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采用扣除系数法对快慢车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展开研究。先根据扣除系数理论设定基准列车,并以某线路若干个中间站为例设定列车越行的判定条件;然后确定模糊开行比例范围、铺画5种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的列车运行图,并分别列出扣除系数、损失通过能力及实际通过能力的计算表达式。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结合线路输送能力及客流需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高峰时段线路通过能力最佳的开行比例。  相似文献   
55.
为了综合分析国产内燃机车直流牵引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对电机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了牵引电动机故障及原因Petri网模型。通过该模型完成了牵引电动机故障及原因的定量分析与排序,找出了影响牵引电动机可靠性的2个主要因素:一是来自轨道及传动齿轮啮合引起的机械振动;二是电机随使用年限的增长导致固有可靠性下降。这一结论对牵引电机生产厂家和运用部门提高牵引电动机的可靠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灌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车运营的市域铁路,联锁系统采用TYJL-ADX型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该系统是在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按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要求开发完成。介绍了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的显著特点,新增客运专线信号机点灯控制功能的设计方法,无配线车站控制功能的软件实现等,以及对一次解锁等功能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7.
制定梁端变形限值应考虑梁端无砟轨道静力强度和梁缝过渡段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运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梁端转角、错台等变形对梁端扣件、轨道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数值仿真分析中扣件弹簧单元参数选取实测扣件刚度曲线。室内试验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有限元仿真计算可推广应用至实际应用中;梁端转角、错台变形引起的扣件附加力分布在梁缝两侧4个扣件内;梁端变形幅值和梁端伸出长度是影响梁端轨道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转角、错台的增加,扣件附加力逐渐增加,且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在转角工况下,梁端伸出长度越大,引起的扣件附加力越大;在错台工况下,梁端伸出长度对扣件附加力影响甚微;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在错台1.0mm情况下,产生最大上拔力和下压力,因此对于梁端CRTSⅠ型无砟轨道结构静力强度,错台1.0mm可作为设计限值条件。  相似文献   
58.
对改性环氧砂浆和丙乳砂浆修补后的混凝土进行耐久性试验,研究这两种修补材料对混凝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冲击性、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修补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冲击韧性、抗冻性、抗渗性均优于基准混凝土;改性环氧砂浆提高耐磨度较为明显,丙乳砂浆不能提高混凝土耐磨度。  相似文献   
59.
调查青藏铁路运营后多年冻土区的路基防排水设施。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防排水设施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部分地段排水沟变形或破损、路基坡脚积水和防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分析防排水设施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防排水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建议研究开发具有刚性和柔性特点的新型结构的排水沟,对填土垫高路基坡脚的技术措施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60.
那曲物流中心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着将那曲物流中心建成具有我国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的指导思想,依据规划原则,选择依托青藏铁路那曲站作为那曲物流中心,充分利用车站现有设备和交通设施进行合理布置,按照功能定位将物流中心划分为散堆装物流区、综合物流区、产品加工区、危险品物流区和石油产品物流区。结合站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情况和既有设备现状,以及便于铁路、公路运输与物流中心的接续和功能分区等要求,研究两大建设方案并进行详尽分析对比,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