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1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非线性优化AHP法在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非线性优化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改进了传统AHP法的不足之处,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建立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PHEV)油耗与电耗的评价方法。通过从测试标准与指标计算两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PHEV能耗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包括PHEV能耗标签的缺失、不能获得混合式PHEV的续驶里程和未考虑出行特征对PHEV能耗的影响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出行特征研究以完善我国PHEV能耗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进口超偏载检测装置中115无线传输机技术处理流程方面分析,将一些超偏载中数据传输问题,如何技术维护提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几种应对摩托车欧Ⅲ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案,从技术先进性、成本、可行性和发展趋势方面得出了采用闭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三效催化转化器是满足欧Ⅲ标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5.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和对比了中低速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并引入盈亏敏感性这一参数来比较两者的优势;且重点分析了未来油价、电池价格和电池寿命对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最后讨论了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可行性,得出在现有的市场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装用铅酸电池的中低速电动汽车相对于同级燃油汽车已具有生命周期成本优势;而在油价和电池单价保持现有水平的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只有当寿命延长至15万km时,其生命周期成本才能与燃油汽车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6.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针对车载控制器(VOBC)出现故障时,调度人员无法获悉列车位置的情况,利用列车接入单元(TAU)上传长期演进系统(LTE)的无线性能指标进行辅助定位。该系统平时进行车辆实际位置和无线性能指标的大数据拟合,在特殊情况时利用拟合曲线和无线性能指标进行辅助定位,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7.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渣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探讨了影响其除磷因素如pH、反应时间、钢渣粒径、钢渣用量、磷的初始浓度等.研究表明,在pH=7,小于74 μm的钢渣用量为0.5 g,反应120 min时废水中磷的去除率达9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8.
结合南京地铁3、9号线的南京站站结构设计和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该站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重点对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防水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对钢管柱定位安装方法、逆作施工工序、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能源消耗总量过大的问题,以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能耗数据为基础,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基于运营数据的牵引能耗估算模型,通过测算与实际运营数据的误差为1.6%;同时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测算方法进行对比,包括列车单位能耗测算法、电力机车耗电量测算法和单位指标测算法,前两者与估算模型的结果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单位指标测算法的对比分析,反映出估算指标的不合理性。结果表明,相关对比为既有线路能耗的估算和新建线路能耗的预测提供了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实验室内电推船舶的研究常采用小比例模型的方式。考虑到场地和经费的因素,仿真技术也被应用于电推船舶的研究,但是数字仿真存在置信度不足的缺点。本文以实时仿真机RT-LAB为基础,将受场地经费限制的设备以模型的形式在仿真机中运行,与实物一起搭建电推船半物理仿真平台。既可以克服数字仿真置信度不足的缺点,同时也便于进行工况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