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1篇
  免费   289篇
公路运输   1049篇
综合类   1179篇
水路运输   1143篇
铁路运输   715篇
综合运输   1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钻孔灌注桩水化热会暖化冻土引起桩基承载力下降,以桩基水化热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影响效应为研究目的,结合青藏公路G214沿线查拉坪旱桥桩基观测数据,分析水化热对地温场的扰动范围以及桩周土回冻时间,给出灌注桩18 d内的养护温度。结果表明:水化热对距桩1.95 m以外地温影响微弱;144 d后桩侧温度降至0℃以下,229 d后桩侧温度低于-0.5℃;2 a后桩侧基本回冻至天然地温,此时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桩基混凝土养护温度前5 d在10℃以上,5~12 d在5℃以上,12~15 d为2℃以上,15~18 d仍高于0℃。通过数值仿真给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及桩基施工时间对桩周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灌注桩施工可以在相应规范规定范围内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灌注桩施工可以在冷季进行,但要做好5 m以上深度桩基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相似文献   
62.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焊钉单纯受剪力作用和拉剪组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焊钉的荷载-滑移曲线,进而分析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破坏形式以及混凝土损伤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焊钉承受的拉拔力越大,焊钉就越早进入弹塑性阶段,焊钉的极限承载能力就越低.单纯受剪力作用的焊钉承载能力要优于拉剪共同作用下的焊钉,当拉拔力分别为0.2T_u、0.4T_u和0.6T_u时,焊钉的极限剪力值与单纯受剪相比分别下降了2.77%、11.66%和24.48%.焊钉拉剪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计算值与Takami和McMakin的建议公式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能够反映焊钉的真实受力状况.本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焊钉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众所周知水下电磁环境复杂,在水下采用电缆传输电信号非常容易受到海洋电磁环境干扰,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电信号受到干扰和衰减也就越大.因此水下中长距离的信号传输采用光电复合缆传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光纤用来传递水声信号,电缆用来传输电力.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复合缆的水声信号采集发射传输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将要采集和发射的水声模拟信号在采集发射端和主机端转换成光信号,端到端之间的传输采用光信号,而采集发射端的供电则由光电复合缆的电缆提供.  相似文献   
64.
当前侧墙开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结构开洞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而对装配式地下车站侧墙开洞结构的研究还较少.综合考虑侧墙开洞结构受力及施工难易程度,接口框架分拆为梁和柱,节点设置在梁端.为确定侧墙开洞结构的力学性能,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力学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道接口的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洞口梁端的扭转斜裂缝,梁的扭转破坏是侧墙开洞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侧墙开洞结构的刚度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开裂,而构件中钢筋屈服的影响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对侧墙开洞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可得到构件的内力分布;梁端的扭转承载力是侧墙开洞结构平面外承载力的主要部分.给出了洞口梁的扭转承载力建议公式,为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侧墙开洞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针对遭受船舶撞击的码头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估问题,结合船舶与码头发生碰撞的实例,以码头结构现场检测结果为基础,采用水运、公路、铁路行业规范公式推算失控船舶的撞击力,计算船舶撞击后的码头水工建筑物稳定性,综合评估遭受船舶撞击的码头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给出受损部位修复处理及后续运营期监测措施。结果表明,被碰撞的码头靠船墩结构安全性评估等级为A级,结构适用性评估等级为B级。该安全评估方法可为事故鉴定、受损结构修复和码头后期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在西北环境恶劣地区,线路区间往往较少设置实体应答器,列车在区间重启时需要长距离低速运行.经过实体应答器后才能确定列车位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电子地图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轨道约束算法和概率学方法,设计满足铁路安全标准要求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7.
研究目的:铁路预应力路堤在国内外尚属一种新型路基加固法,其受力变形特性暂未得到系统化研究,相关加固设计理论仍处于探索性阶段。因此,有必要通过数值手段了解预应力路堤的工作状态,以掌握其加固性能。鉴于此,借助ABAQUS软件平台构建预应力路堤仿真系统,分析差异化预应力加固参数对路堤变形和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预应力加固构件的受力特征。研究结论:(1)路堤本体段坡面较优加固位置为距本体顶面以下0.3倍本体高度处;(2)坡率1∶1的预应力路堤在第1、2排侧压板分别施加50 k Pa、100 k Pa预压荷载时,其变形与承载力均可达传统路堤(坡率1∶1.5)水平,并可通过提升加固标准进一步强化路堤承载性能;(3)当对第1、2、3排侧压板分别施加50 k Pa、100 k Pa、100 k Pa预压荷载时,路堤内部附加围压S11>13.5 k Pa区域大致呈"x"形分布并形成横贯路堤的"预压加固区";(4)侧压板锚固区受力集中且复杂,应注意保障锚固区板体强度;(5)力筋在路堤加载前后的应力变化量与坡面侧向变形特征相关;(6)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预应力路堤的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8.
气垫船在航行以及登滩、退滩过程中,长期处于水雾、泥沙等恶劣环境中。为确保驾驶员良好的操控视野,刮水器已成为船上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工作可靠性也将直接影响航行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对气垫船刮水器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长期实船使用经验,梳理出刮水器在选型时需注意的事项,并根据气垫船刮水器特殊的使用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满足在多变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9.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具体方法,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70.
Urban arter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been broadly studied, with the major focus on average travel time estimation. However, in view of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interrupted flow,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has become a critical step in determining arterial level of service (LOS). This article first presents a stochastic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classic cumulative curves and probability theor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delay variability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s a dominant part of the link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This serves as a basis for arterial travel time estimation, which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a convolution of individual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then appli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ravel time along one arterial in Shanghai, China, with abundant 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AVI) data sources. The travel time variability is evaluated thoroughly at 30-min intervals, with promising results achieved in comparison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he estimated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are utilized to illustrate the probability of multiple LOS ranges, namely, reliability LOS.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we might achieve a more reliable and informative understanding of arteri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